' |3 x) m1 U6 [" _3 K. J2 u) I 刚参加工作时,医院派他到急诊科工作,他二话不说就在急诊科待了5年。他曾记得他救治过的一名出生的早产宝宝,出生3天无法进食,出现呕血、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当地医院紧急救护。他深夜乘急救车抵达,为保证宝宝呼吸畅通,陈超辉用他精湛的“盲插”技术,争取了抢救时间。凌晨,这名危重患儿转运回了河南省儿童医院,转危为安。6 Z1 p$ Q% F) K3 y C$ s5 w u. H
一对31周就出生的早产双胞胎患儿,送到急诊科时,情况复杂到让陈超辉及其医护人员感到压力巨大:一出生就经历抢救、呼吸困难、血压上不去,2个患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科学评估病情后,陈超辉决定为患儿行气管插管,插管瞬间的感染风险,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坎。但陈超辉毫不犹豫选择了救治孩子,不顾自身安危,救治这个孩子,犹如“火中取栗”。咽喉镜深入口腔、导管插入声门、接复苏气囊正压通气、连接呼吸机……为了守护这两个患儿,他几次都是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只匆匆扒几口饭,又赶回病房。在陈超辉及其团队成员的精心救治与呵护下,这个孱弱的生命顽强地活了下来。当陈超辉走出病房,脱下手术衣时,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背,人也累得几乎虚脱。3 O% A& D$ r( H
“无论是放假还是过节,别人都是下班匆匆回家,我们却常常是往反方向跑。”陈超辉笑着说。一年春节,陈超辉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从大年30到大年初8,成功转运回8个病重患儿,合计行程约1500多公里。一天晚上,南阳一家医院,向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发出转运请求。患儿出生体重不足3斤,且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怜的小家伙无法排尿,全身肿得发亮。在当地用尽治疗手段,仍不见好转,8天大的患儿生命垂危。接到请求,陈超辉和司机、护士连夜出发转运。 6 C- ^ a z& j1 \( v C& H1 _
0 e" _% G( y- \8 F 每天陈超辉都会接诊很多来自全省各地的患儿,在短短几个小时里,每位患儿能分配到的时间也就是短短几分钟,但对于陈超辉来说,他的思维被无数个“几分钟”分割成片段,是高强度脑力的集大成——因为必须回答家长接连抛出的各种问题,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给哭闹的、咳嗽不止的患儿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 连停下来休息、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面对每个患儿,陈超辉大夫都会细心体检,诊察病情;他细问病史,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相关的疾病描述;他知识全面,关注身心疾病;他语调柔和,态度温婉,百问不烦,解答既简要、准确,又容易为人所接受。 3 l. }$ }+ n% c5 G! O% o “陈大夫的水平相当高。我家宝宝在好多地方都看过,每次都开一些感冒药,来到省儿童医院陈大夫这儿,说孩子是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还有点哮喘,以前以为是感冒的症状大都是由鼻子引起的,而且哮喘和鼻子还是相关的,必须一起治。我觉得挂他一个号真不容易,但非常值得,顺带地把鼻子都治好了。”一位患儿家长这样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没有华丽的词语,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无数患者,得到患者的信任与肯定。 ' i" q3 J7 p2 a" `5 R3 d 在陈超辉大夫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骨朵,必将迎接最绚丽的绽放——儿科医生的使命,就是要当好孩子们的“守护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细心呵护,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于2009年,到杭州儿童医院呼吸科进修学习,半年的进修学习中,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学习教授的诊断思路,学习疑难杂症的诊疗思维,学习罕见病种的临床特点,同时加强专科基础知识学习,得到带教教授的认可。并且主动参加了《虚拟支气管镜技能培训》,顺利拿到合格证书。 * ^1 R7 I* b) F. M' X 进修结束,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常规支气管镜操作。回到呼吸科后,他积极参加呼吸危重病人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积极无创呼吸机应用,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提高了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规范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吸入治疗,健康教育,正确指导吸入装置,降低了慢病病人反复住院率,降低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依从性,使病人获益,也使医院呼吸科的医疗业务能力大幅提升。 3 P' ^' ^+ P, ^2 l 在呼吸科工作的十几年中,陈超辉不管是急危重症患者、还是准备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无论是下班回家的路上,还是凌晨一两点,无论酷暑寒冬,只要患者有需求,他就第一时间出现,他常常说,“凡是需要气管镜检查的急诊,那都是一刻也不能耽搁的孩子,抢救生命的冲刺阶段,这一接力棒断不可以失误”。 3 Z, H/ a. [" Q%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