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马克龙在“支持乌克兰国际会议”结束时发表讲话 图GJ9 b1 y, @& [& l! m
# G& D( [# ^7 b8 f& F6 [% G
抓耳挠腮、被惊动、恼火…… - ?2 q, V! a a / t6 s' |- L. b" W8 P当地时间27日,美国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多名发言人纷纷表示,该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告诉记者,乌克兰境内仅有的美国军事人员在美驻基辅大使馆,就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责任问题“做重要工作”,是否向乌派兵是法国或其他北约国家的“主权决定”。1 W* w; V6 @6 [
5 H# A5 A: }* {* Y. l d26日,法国举办了一场关于援助乌克兰的国际会议。马克龙的争议性言论正是在这场会议结束后发表的。据美联社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27日说,与会各方达成一致,不会有来自欧洲或者北约国家的地面部队出现在乌克兰领土上。7 K% x0 B; J4 K/ y4 W
. v( Y( C" w+ |% f
路透社认为,马克龙的言论可能加剧法国与德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似乎对柏林最初不愿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感到恼火,称一些国家两年前只想运送“睡袋和头盔”。最近几周,德国官员在私下场合指责法国没有给乌克兰足够的军事援助。英国《卫报》27日援引德国联邦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罗斯的话说,在乌克兰面临最紧迫问题之际,有关西方可能部署地面部队是一场“虚幻的辩论”,“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弹药、防空系统、无人机和远程武器”。 * @9 T8 @. Y: D" f* D4 `0 r1 r
除了德国,多个欧洲国家也迅速表明“不派兵”立场。据法新社28日报道,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用“愚蠢行为”形容向乌克兰派地面部队的做法,并表示解决俄乌冲突的唯一办法是达成和平协议。意大利外交部长塔亚尼说,谈论出兵时必须非常小心,“我们不能让人们认为,我们与俄罗斯处于战争状态”。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针对马克龙的言论泼了一盆冷水,称“现在根本不可能”。《卫报》称,他似乎对于这一提议在瑞典完成所有加入北约必要程序当天浮出水面感到恼火。在法新社看来,英国的反应显得“更为谨慎”,首相苏纳克的发言人说,该国没有在乌克兰“大规模”部署军队的计划。 $ l5 [; ?! x4 f% f3 H S4 M# x, s% K" H( S1 a7 b
据俄新社28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一个广播电台节目中说,马克龙的言论令其盟友“感到震惊”,“几个小时内,北约国家最高领导层、领导人、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接连发表声明,称他们与马克龙的说法无关”。一名西方官员告诉路透社,有些北约成员国“受到惊动”,有些“抓耳挠腮”。一些东欧国家官员认为,应该让俄总统普京更难以预测西方的盘算与红线。“像这样的时代,需要政治领导力、雄心与勇气来打破常规。”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27日说,在巴黎会议上出现的倡议“值得好好考虑”。英国《金融时报》称,立陶宛总统的一名顾问说,政府正“公开”讨论是否派遣军队帮助训练乌克兰的士兵。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告诉法新社,马克龙的言论是个“好迹象”,显示出他“对欧洲所面临的风险有着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