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遍网络的“苹果蘑菇”后续来了:正和上过太空的“家人”较高下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55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10:3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培育的白参。 受访者供图' g2 N+ k! l3 @
前不久,德清的邓女士因家中苹果上长出白色蘑菇,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研究人员求购私信一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w! O. M5 D% l& t8 O& P: o) n

( A& U* q0 u6 J7 Y3 y6 L这朵被网友戏称为“果菌王”的蘑菇大名裂褶菌,也常被称为白参,是东南亚一带很著名的食用菌。
9 m  h2 K$ {$ @, R1 Q4 N* P$ K% Y. g4 }3 V  u) \3 s% [) n; e/ ]
最近,接收苹果蘑菇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博士还在“果壳”上发文,细述了收到蘑菇前后的经过。
% Z) a" o, p4 ]3 i; W" {
1 Q3 U2 j$ ?4 f) x2 I那么,如今这朵跨越2000多公里的传奇“果菌王”情况如何?潮新闻记者再次联系了该课题组的研究人员。) J6 ^% w' Z) ^3 Y# ^2 w8 m

, ~' O" t0 l! ?$ w“果菌王”正和上过太空的“家人”较高下
, F: |2 W5 H- }& S6 _* u# Y
, V9 y: W# m  v" y+ Y$ h& Y分离培养苹果白参菌丝,鉴定其属于哪个物种,将苹果白参回接到云南当地的苹果、桃子等不同水果上……这几天,因为这只来自浙江的“发霉苹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忙坏了。 赵琪和学生。 受访者供图
7 g: M" s, e; J0 \3 `
$ V8 Y( k9 k/ \+ i% _  Q/ n许博士告诉记者,他们提取了该菌株的DNA,现在成功鉴定该菌株属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接下来,他们还要对苹果白参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异性,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果菌王”。
/ J$ a! H8 w+ @; S5 R7 }
5 g2 Z# m$ h: S& [: T' Y/ T“尽管这是一株普通的白参,但它并没有长在传统基质——木头,而是长在苹果上,展现了白参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为我们后续白参优良菌株选育提供了参考。”许博士说。
5 b* G% _. z. B8 H$ w5 L! w4 w+ C+ Z3 t. x0 h6 o
许博士所在的课题组是国内首个规模化进行食用菌航天育种的团队,白参也在其搭载范围内。
! f& P8 I# Q- D) C( y$ x7 v
  V; W$ a# j, _$ W" Q' D2 j: Q; G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四号”再到“神舟十六号”,“果菌王”所在的白参家族已先后三次上过天。其中,搭载“神舟十二号”回来的白参,已成功成为商业应用栽培的食用菌品种。$ E$ i% y& U. b: z0 _

" c% r2 D! k5 A4 a: J: j目前,昆明市场上六成的白参都是这个团队培育的。
& o+ \- K0 d: j: ?; T. u+ O  Y1 M' z1 e% K$ x% U
许博士的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从1999年上大学时就开始接触野生白参菌的驯化。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 赵琪团队工厂化栽培白参。 受访者供图
! I2 }+ v% B/ W/ ~# C7 U# @+ C/ n+ f, {  M; m
赵琪告诉记者,野生白参太韧、太柴,咬不动,而人工栽培的白参口感则刚刚好;且野生的菇个头较小,人工的叶片就大得多。上过天的白参吃起来更是不韧不柴,肉质更脆,孢子也比较少。- l. N" F3 A. a  d
9 _' y& N9 W6 D' U: X7 e
“菇农在采摘白参时,长期暴露在充满孢子的环境中,就像煤矿工人在粉尘环境中工作一样,对肺部会有一定影响。孢子少了或者不产孢子了,更利于农民种植白参。”赵琪说,此外,上过天的白参在13~16℃就想“蹦跶出来”(出菇);而“留守在家”的白参在此温度下基本还在“睡大觉”。
! f5 }' i4 i: o) T2 P/ E1 H9 Y5 Y& r" Q3 l
那么,上太空探过险的白参和在苹果上顽强生长的“果菌王”,哪个更强? “果菌王”个“果”写真。 受访者供图0 e/ V; }2 C0 e4 q/ Y# o- Q0 u, E) T
, f! U  E( n; z& ]+ O3 l4 h( L
7月8日至今,“果菌王”就正在和赵琪团队从青藏高原收集来的白参、“太空白参”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进行他们菌丝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对比。
' z6 X# N1 S; h; _" C! m" l( W) }, ^9 o0 U
“在苹果这种酸性比较大的条件下、在普通木头上、在高海拔区域……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我们可以更全面了解‘果菌王’的生长偏好,并为未来更好指导白参产业化种植奠定基础。”赵琪说,最近正逢苹果挂果期,他们还在青苹果上接种“果菌王”菌丝,以进一步分析这种白参在不同成熟度的苹果上的生长情况。
  Y* r' j% D" n" v1 f* `5 H
# L) H0 R8 x8 i& ~3 B此外,这项试验也可能对苹果产业病害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对白参生长环境‘喜好’反推,我们也可以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上,给果农提供相关建议。”赵琪说。2 R. n) A; V  R3 J7 |4 c" |
- H/ j1 Y8 l7 _# J9 [
等“果菌王”出菇,研究团队打算回寄白参到浙江
6 W. i9 N5 F" L, t) C1 d' [( o
8 u4 B& u0 Q7 q* I2 M. B最近,在“果菌王”火了之后,各种生长位置“刁钻”的白参连同其“老巢”被热心群众纷纷寄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长在芒果上的白参到长在大蒜上的白参,水果界(桃子、李子等)、蔬菜界都“摩拳擦掌”,准备与浙江 “果菌王”一较高下。 团队收到的从大蒜上长出来的白参。 受访者供图+ ?( H0 I; d( {
' u4 d/ R$ B1 @" k+ f/ ], ?
“后来的得先排队,等研究好苹果白参,其他的再一个一个解决。”赵琪笑着说。7 x. Q7 S( S' Y( g8 a
2 z" [( I" K. p, I1 R
其实,除了此次“互联网问菇”,赵琪和学生们平时在线上线下没少解答来自全国各地的蘑菇问题。“家里桌子上长了蘑菇,盆景里长了蘑菇,房前屋后长了蘑菇,他们都会拍照、拍视频来提问,尤其一进入雨季,提问的人就更多了。”赵琪说。
, n' Z2 y- {( x' c7 c7 y3 N( @6 |3 \. T& @7 v3 f
再经历2个月左右,7月8号分离培养的这个“果菌王”便可“重出江湖”。对于这波蘑菇,赵老师早有打算:“届时,我们打算回寄一些培养出来的白参给浙江的邓女士,让她尝尝自家苹果上长出来的蘑菇到底什么味道。”4 S7 h" {, e6 f% J- V/ ~% v9 t

* ^9 e" D* E5 w; s9 p8 Q+ V8 I未来,不同风味的白参是否有希望出现呢?
* F( Y& ?2 A$ x9 s$ _* \) E
3 A: i5 ]3 N8 p' j赵老师表示,要让苹果白参有苹果味,往往需要特殊栽培方法的加持。“菌类在不同基质里生长,消化不掉的营养富集在菌丝里,产生不同的风味,这是可能的。比如现在九成的银耳来自福建古田,通过不同的基质,已经可以种出玫瑰味、葡萄味、桂花味的银耳了。而白参属于富集能力很强的菌,让其在生长过程中多‘吃’点苹果,最后产出苹果味,还是可以期待的。”
* V# g+ z) r$ V, ~  e" {( j7 ]8 |
+ \8 I: z1 B9 u7 r% _从辽阔的草原到巍峨的高山,从人迹罕至的密林到鸡犬相闻的村落,每到野生菌生长最繁茂的雨季,赵琪和学生们都会到国内外收集各类菌种。
$ W+ x5 p4 @* c! f1 k1 J+ \6 Z; w7 L) V! {- `" H  h! d
“育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经历一代代的选育,才能种出产量更高、更适宜菇农采摘,并且口感更好的蘑菇。这也正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赵琪说。 赵琪团队。 受访者供图
1 K5 u1 D1 X3 K& ^8 m
+ `+ j; V, H) ^
新浪微博 QQ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1-27 09:3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