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息中梗阻误国误民中国要高度重视 $ ?2 j6 z# C5 U/ Q/ @0 A
% w: q( `9 C7 Q: L “中梗阻”顾名思义中间环节出现堵塞不通,现泛指政策执行中间存在阻碍。实事求是地讲,中梗阻现象不仅存在而且在中国比较严重。早前两会上习近平就曾指出必须克服中梗阻现象,近日李克强总理也痛批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进程。* W: B1 Y8 Q9 R9 G4 V
国家政策落实和执行存在中梗阻,而信息中梗阻同样不能忽视,信息梗阻危害更大甚至误国误民。比如国家出台了好的利民政策,却迟迟不能为基层群众知晓,遑论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再如基层真实民情迟迟不能让领导所知,甚至藏着掖着始终瞒着领导。如此上情难以下达,下情不能上达,领导肿么能根据实情分析决策,又肿么能彻底解决实际问题。
* B- ~/ [$ B2 k 前些年流传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现在政令已经出了中南海,可是在中间环节阻滞了。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严斥中梗阻。他说,我们出台的许多政策,中央和各部门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经过详细测算,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执行方案,但却常常因为繁冗、拖沓的所谓“会签”,让一些好政策“迟迟落不了地”。总理严词表示,部长们开会都同意的事情,“现在难道还需要几个处长来‘把关’?”
3 V% b! y5 f# h" U 一项好的政策国务院大约研究一年,一些部委及处长们或许拖沓一年,各级政府传达到基层大概也需近一年,好不容易到了基层贯彻实施也需一段时间吧,等到这项政策终于具体实施开了,本届政府5年任期也快要到了,夸张点说这就是中国政府行政体制的现状。
; p2 x8 {( Z& V- x" @* e9 _' w 如果说上情下达存在梗阻,那么下情上达或许可说纯粹不通。舆情报送是领导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本来应该本着为国为民的出发点,实事求是地向领导呈报,然而有的舆情报送人员出于某种利益,甚至出于什么目的,有选择地向上级领导报送舆情,有的基层真实舆情对高层领导严密封锁,领导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其实置身于围城之中。此种情况,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并非危言耸听。
: X' ^1 v8 B. Z* _) {2 P3 X2 ? 这次李克强总理批评“处长把关”的新闻首发于国务院网站中国政府网,而不是在新华社或者《人民日报》,但是这则舆情仍然通过网络迅速发酵成了重大新闻。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是中国政治的权威信息发布渠道,号称中国政治风向标,但总理震怒新闻首发于政府门户网,颇多令人回味之处。
% Q, s& r3 {. n 华夏民意网从民间视角还观察到,新时代不仅中国政府网的媒体属性越来越强,就连中纪委也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及时髦的官方APP,而人民网旗下的“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宣传与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动态的一个新渠道。新媒体的发达,让政府有了一个与民众快速直接联系的渠道,自媒体的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人人皆可从源头获取不被扭曲的信息。# M$ B- x0 y& l% }( k, m
围城文章链接:山西省委传达室疑是被影子政府掌控3 l- j$ M! C+ T9 R4 ?1 w
http://www.hxmyw.org/show.aspx?id=11861&cid=4
# `6 a& I {+ o: Z.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