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登山遇难者身份曝光,两男一女,女孩临终前朋友圈让人心碎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2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0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2 15:51: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青海玉珠峰传来的消息让人心头一紧,三位登山爱好者,两男一女,在4月13日失联后,很快就被确认遇难。本以为像玉珠峰这样开发相对成熟的雪山会更安全些,没想到还是发生了悲剧。找到他们的时候,是通过无人机看到的,三个人紧紧地蜷缩在一起,在零下28度的酷寒里,失温看来是夺走他们生命的重要原因。 事发在四月中旬,这个时间点其实挺尴尬的。玉珠峰的商业登山季一般要到五一才开始,那时候虽然也冷,但至少有组织的队伍和相对完善的保障。可这会儿,山上可能到处是滑溜溜的“亮冰”,又没有铺设好的路绳。更要命的是,他们失联那天,刚好赶上全国范围的大风降温和极端对流天气。 据说他们一行原本可能有五个人,但有两人因为顶不住高原反应提前下撤了。剩下这三位,最终倒在了海拔5600米的地方。这个高度,离通常设立的C1营地其实不远,走得快的话,可能也就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路程。生命终结在离安全营地这么近的地方,更让人唏嘘。 关于他们具体的遇难过程,有推测认为他们可能没有走常规路线。有人怀疑他们为了避开大本营的视线,选择了从南坡的东南方向绕路向上攀登。这种非常规路线风险自然更大。一种可能是有人(或许是那位女性队员)先发生了滑坠,掉进了冰缝或是滚下了雪坡。 另外两人在尝试救援的过程中,可能也遭遇了不幸。发现遗体时,看到他们背上的衣服都磨破了,这似乎印证了滑坠和挣扎的惨烈。所以,最终的死亡原因很可能是滑坠造成的身体创伤,加上极端低温导致的快速失温,多种因素叠加。 打开遇难者的背包,里面有不少巧克力,看得出是为了随时补充能量做了准备。结合其中一位之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学习使用冰爪的动态,他们并非毫无准备的“小白”。但这些准备,在瞬息万变的雪山和极端天气面前,还是没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他们是周五才到格尔木,周六凌晨就开始冲顶,这个速度对于适应海拔来说太快了,出现高反几乎是必然的。而且,似乎他们此行并没有按规定报备。有人猜测是为了省钱,但遇难者的朋友出来澄清,说这三人经济条件都不错,不存在省钱的问题。 据这位朋友透露,其中一位男性遇难者是他的好友,平时自我感觉体力超群,觉得玉珠峰这种“入门级”雪山根本不需要请向导,有点过于自信了。这种“一意孤行”,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这次行动,更像是源于一种冒险的冲动和对自身能力的误判。 遇难者的身份也逐渐清晰,其中一位男性被指是中科院的博士后,名叫喻佳俊。而队伍中唯一的那位女性,是一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在校女大学生。年龄、社会背景差异这么大的三个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挑战极限,却最终一同殒命雪山 那位女队员在4月12日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内容也让人心碎,她写道:“睡得迷迷糊糊被叫醒,那一刻真想换一个体面的运动”。谁能想到,这句带着疲惫和一丝抱怨的话,竟成了她留在人间的最后印记。一次登山,永远定格了她年轻的生命。 现在网络上很多美化极限运动的“滤镜”,让人觉得只要有脚就能上雪山。大家往往忽略了失温、冻伤、缺氧、滑坠、雪崩这些实实在在的致命风险,以为高海拔攀登和普通徒步差不多。这种心态,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可能误导他人 雪山无情,生命可畏。敬畏自然,方得始终。
3 F3 K: ?, v+ g0 ?
) z$ z8 c( W) ~+ x3 |- i- ]8 ~6 a& X: H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5-2 06:30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