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O$ t# ~9 G3 c
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博士生彭洁夫妇用创业挣的钱,买下一辆二手车 成都高校学生有车一族越来越多,成为校园管理新课题
! N8 I& U2 i8 k Q: ? 上课前,赵丹(化名)悄悄把她的奥迪车停在川农大温江校区停车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再步行几分钟去教室。
4 |* w3 a3 l& P) U1 ?; d$ } 同班30位同学中,没有几人知道她开着奥迪车上学。这个秘密,只有她的几个闺密和班上另外一个有车族知晓。拥有这辆车快半年了,把车交到她手上时,她的虎妈猫爸特意叮嘱“校园内外,你都低调点儿!”
; O7 U: a- \' f" J: }/ ]6 @8 R 像赵丹这样开车上学的,据川农大温江校区后勤保卫部统计,至少有200人。
9 b$ k- T+ F5 H) F. ]$ h6 V2 f 校园里冒出了开车上学的新事物,如何管理学生的车辆,这也成为校园管理的新课题。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调查。6 K3 x7 w' E0 H+ n
买车故事
* D) B9 D+ A/ N8 s 校方登记停车位一下冒出200辆“学生车”
/ S' |) ^- r$ x/ H: \) Q! F 从去年开始,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引入车牌识别系统,对进出校园的车辆进行智能化管理。按照规定,对于老师和学生长期固定停放的车辆实行免费,新规引发了大量学生前来登记车辆。翻开后勤保卫部登记的名册,该校一共有1000余辆汽车登记固定停放,其中学生的车辆就有200余辆。* e2 W3 m7 h6 E n, }# s5 h
“我们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前来登记。”学校后勤保卫部主任成武说,校园里的车位本来就很紧张,为了避免学生无止尽登记车辆,学校只允许学生登记车辆户主为父母或者自己的汽车。
P1 F. B" d; H4 J" R: x6 Y+ d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校方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只登记车辆的品牌,连型号和车牌号都未加登记。这200余辆学生用车中,奥迪车有6辆,宝马车3辆,其余的以大众、雪铁龙、奇瑞、骊威、东风日产等品牌为主。
* }4 D; K$ G# _' P7 Z 一位男同学告诉记者,在校园里,他还看见一辆法拉利经常出现,“虽然不曾见过它的主人,但由于这辆车经常出现,我们都怀疑是学生开来的。”$ I( t' Y( N# w% g6 C
开辆奥迪上学堂 虎妈猫爸均叫她不要张扬
& V8 `1 u3 j1 d2 _ 赵丹今年读大三,是个文文静静的姑娘。她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2013年她就考取了驾照。拿到驾照的当天,猫爸很兴奋地告诉她“我给你买一辆车吧!”爸爸的提议很快遭到了虎妈和亲戚们的反对,他们都觉得赵丹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开车太早,不合适。猫爸在反对声中败下阵来,赵丹也隐隐觉得有些失落。
' ]2 m5 _+ Y* O& n6 Q4 Y 今年年初,父亲驾车带着赵丹外出吃饭,收音机里传出“深圳限牌”的新闻。待到新闻播放完毕后,猫爸再次提议:“丹丹,深圳都限牌了,假设未来成都也限牌,我们岂不是很麻烦?反正,你也大三了,我给你买辆车吧!” M6 ^) W5 G A4 i* D
这一次,虎妈也觉得猫爸说得有理,没再投反对票。
2 T$ w9 ^0 f# C1 c( v9 V7 W, u 说干说干,猫爸带她去4S店,选了一辆奥迪车。赵丹一直在为考研做准备,并在成都城南一培训机构参加考前培训。这辆汽车成为她学习的好帮手,提高了她的效率。她说,如果不开车,坐公共交通工具,从学校到培训机构要花两个多小时,而自驾只需半个多小时,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 k( }) T+ R2 ~9 m# ~ “拿到车的那一天,父母就要求我低调,不要张扬。”赵丹说,父母主要担心她的车被同学借用或者搭乘。; F$ q$ ]5 c2 ^& p
两万元买辆二手车 博士生夫妇创下“土豆传奇” G* e; N5 D- \! L- e
坐着自己买的车去送紫色土豆,生于1988年的博士生彭洁觉得有点骄傲。这辆车,是她和爱人刘一盛用自己创业挣来的钱买来的二手车,虽然只花了两万块。/ }! b9 e3 ^) ]2 [
“现在,企业正在走上坡路,需要花钱的地方多。”彭洁说,创业的人舍不得消费,只舍得大把大把地投入。
- L* p* {& e9 R6 v# d4 `( w, s! o 彭洁和刘一盛是大学同学,她们用导师提供的三亩地做科研,同时也成为创业基地,研究培育出了适合四川人口味和适合本地生长的紫色土豆。去年,他们站在了全球社会企业创业大赛(GSVC)总决赛的舞台上,凭借“薯光行动:紫色马铃薯种植与销售”项目获得了第三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年,他们的创业故事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 @% f0 |9 B' B* |$ `' I/ m4 P 对于买车,彭洁强调,主要是为了出行方便,有时要出去谈业务,有时还要到各个生产基地到处跑。“没车,太不方便。”彭洁说,丈夫拿到驾照后,他们就商量买辆一般的车练练手。于是,相中了朋友淘汰的二手车。3 R, a0 c+ W U. B6 G( j
记者调查- V. V$ P- o3 \3 K3 ~: M
违规停车收罚单学生“糗事”登上学校官网7 F* p! O( l7 _1 v1 q7 G1 e
开车上学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展开了调查。
7 F8 p5 J2 f. g/ O+ J. Y8 z' d0 C 在四川师范大学的官网上,记者看到了关于学生违规停车收罚单的新闻。该校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他们学校是有一些学生开车上学,但因为住校生居多,所以开车来上学的人不算太多,
* a; @; S" F. U! x" k" E- _ 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西华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车上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已经有需求,但需求量并不大。
# f {- i) E. y8 u' S 四川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称,现在有学生开车来上学,但是具体数量他们并不知道。- v( C+ S+ f/ E/ L8 |- K' S8 O
从这几所学校提供的信息来看,大学生开车上学正在渐渐成为一种新需求。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车上学。
; n, i# ~( T- P3 k) Y: r. Y 观点碰撞; S p* c, x6 t" d) q* K6 C, _. a6 \
川农大温江校区后勤保卫部主任成武:不支持学生开车上学
# d$ R( X( o$ z1 G. y. I9 S “虽然我们为学生办理了免费停车的登记,但作为我个人而言并不支持学生开车上学。”川农大温江校区后勤保卫部主任成武认为,学生开车上学,容易滋生攀比心理,同时,还增加了出车祸的风险。他举例,在校园内,大家开车的时速都不高,但依然发生过擦挂事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他更主张每个人绿色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 l) n0 l x" O9 `# c 成武认为,如何管理好校园内的有车一族,对于各大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值得研究。' l t! d& |3 x
成都理工大学宣传部一位老师的观点与成武的观点类似。! j9 U" P4 h4 U+ n4 x. @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昌文:大学生有权开车上学; Q5 D, U; a. b/ z0 L! j1 g
四川省社会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昌文教授表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有驾车上学的权利。而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也将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开车。
: C8 K5 h' Z7 P( V 学校是否应该同意学生开车上学呢?# V/ \& m& u; ^
陈昌文认为,这取决于校区是否有停车的条件。一些比较新的校区,有停车条件的,就应该不反对学生开车上学。而有些停车条件较差的老校区,应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成都师范学院保卫处处长周鉴:应研究新的管理办法
. B, w$ P7 {/ h4 _& M( c 成都师范学院保卫处处长周鉴说,开车上学确实已经出现了这个苗头,学校一般让有停车需求的学生享受教师般的待遇,他所在学校还有10位男生停放证照齐全的摩托车。
6 v! r3 c% y5 Z! v7 g “如果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了,买辆车上学,也方便学生外出搞社会实践,并不是件坏事。”周鉴说,当然,如果校园里有车一族的学生多了,校方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研究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把服务跟上。1 H# [ d. C2 q1 }* C' l+ {* a% ^
链接& L- @. ^$ Y) Z; ?2 V( B% }
国外开车上学不稀奇# a4 p. j, B( [& \! }/ \* ]
开车上学在国外是否普及?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读书的任同学。她说,到澳洲第二年就买了一辆凯美瑞,开车去上学,在澳洲是件很普遍的事。“因为大一后,很多人都不住学校了,所以大家就会开车来上学,这样很方便。我身边基本上没有不开车的同学。”
0 F7 y+ X C! X4 j/ V' Q3 B 同样,在美国大学生开车更是家常便饭。“美国大学生大一后就不用住校了,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是开车来上学。”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就读的钟同学告诉记者,美国的车很便宜,学生有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r1 d% o( o6 N7 ~6 p* k) o7 e9 b4 H
互动
( b0 L2 R, o" K 讲述你身边的校园有车族故事
1 E/ s; a6 |8 s, l 对于校园有车一族这个新鲜事物,您怎么看待?您身边是否有比较特别的开车上学的故事?
2 ^ k$ u& ?+ m0 k 欢迎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热线电话028-96111,我们期待分享您的故事。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见习记者雷倢摄影报道1 h) H( J0 a3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