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高考[微博]将在7日拉开大幕,你准备好了吗?今年深圳高考报名人数将近3.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近500人。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万高校毕业生,到今年的750万,从100名考生中只能录取五六个人,到今天更多的考生能完成大学梦。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38年来, 高考在千百万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也改变了诸多人的命运。而高考本身在风风雨雨中,也完成了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飞跃。如今,它还在不断改革当中。+ b4 P) a% h5 Z* i; c
不同年代的人对高考如何看待?他们有哪些高考趣事?作为“过来人”,他们又会为即将奔赴高考的学子分享什么“秘笈”……本期教育周刊版,南方日报记者邀请深圳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牛人”分享他们的高考那些事儿。这些“牛人”均表示,相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今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应以平常心应对高考。/ a$ Y# e+ J! E% I0 t& n- w
高考大事记
6 a9 m, p+ x$ H, z# O* r2 M. e/ n 1949年3 l- X% L8 I% D
高等学校沿袭过去单独招生的方式,各大学自主招生,各家独立自主命题。
. j6 n, Y$ s q# i- V( z# R2 i 1952年6月12日
$ |$ T* k- B: [1 U% U& y5 \ 教育部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 B. V2 @7 e2 ^: W# ?# f8 B 1966年
; [; Z4 i2 z8 h6 }' h 高校停止招生。5 L$ N7 ]$ \% M
1977年8月
$ B/ G1 _( H+ x9 N% i 邓小平在一次有40多位教育界著名人士及官员参加的会议上决定:立即恢复高考。据统计,当年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e9 L+ w o8 l; K2 |+ t* x R
1983年" I! A6 S( D3 t# u* }1 ?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0 p5 \0 X m* r' _/ f$ x
1985年
n, u2 Q; p' K' I. ?& h 教育部规定可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 r- f5 b1 r5 G; M 1985年后
2 K5 R5 G; _; }* r8 ^9 q1 l 高考改革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微博]等43所高校试点招收保送生。
; j0 S4 A! B3 B+ w6 G 1989年8月( `9 N; ?7 m q: i
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 \% i' ^. B7 ?+ W4 ~ 1999年
$ K g2 v$ W) v3 T6 y$ H 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 Y1 \5 O, g5 {$ L4 J% l 2003年
* ^$ l! \7 W6 i5 G3 E) F$ {6 y 北京大学、清华[微博]大学[微博]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这一年,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个别省份有所延长。. A: E1 _- l1 j& Y8 @
2007年: }% Z8 A$ c' W/ C. E, q& L! R) d0 A) e
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4 b8 _9 G. ?2 g) e
2010年2月
8 O( t( e! A. |! M0 {0 ` `, s6 h% F 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 W" ^. o9 @- e0 w4 k( O 2014年12月16日—17日5 u. h) e. V/ V s4 R3 {: l, s& Z+ m
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 b% S2 [& m& q o% `. Y 1、“50后”徐建:那时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X8 q4 r- n' E; E0 K2 ~5 `2 q 参加高考时间:1978年
* l5 ]& R5 I, i' x0 V 简介:曾担任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深圳律师协会首任会长,目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微博]律师学院首任院长。
# r) w5 r9 O- f, |9 Q1 F 1978年,高考恢复第二年。“战争年代就是要当将军,经济建设年代就是要读书,日后投身经济建设。”在得知高考恢复后,徐建放弃了在部队提干的机会,毅然复员参加高考。' U) N1 z; N2 S2 j
1978年4月,徐建从部队转业到徐州银行,成为一名保安。经过3个月准备,他参加了7月20日的全国高考,并以徐州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5 t7 a0 Z/ l6 q# {+ N) b
“参加高考之前,在学校只读到了小学毕业,但在下乡插队和部队生活中,我自学了初中和高中课程。”徐建说。' n' k1 @, K$ N% n* L
提及当时的高考,徐建表示自己一点都不紧张,“当时就想先去考着玩玩,当天,为考试准备的钢笔竟然都没找到,于是带了一支圆珠笔去参考”。" I) R. x8 d' b. C1 C
参加高考时徐建已27岁,由于经历了下乡插队、在部队进行核试验进爆区等“大风大浪”,这使得他考试时心态比较平静,“可以说连生死攸关的事情都经历过了, 还有什么好怕的。当时觉得是一个机会,考不上的话就过自己的生活吧。也并没有把高考看得那么重要,考完没有那种鲤鱼跃龙门的感觉”。
7 t* I3 q9 ?4 `6 I3 n& n5 c- O1 u 建议:根据兴趣和水平选择学校
' Q, h+ o% } ?. p1 n. l 高考完在报考专业时,母亲希望徐建报考物理系,徐建则偷偷报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他认为未来中国必将走向法治时代。
0 r- j$ k# l+ [* o 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可谓是“稀缺资源”,而老牌名校人大的毕业生更是炙手可热,徐建和他的30多位同学毕业后,大多数都进了中央部委。1983年,他毅然离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条法处,来到急需各类高素质人才的特区深圳,成为一名律师。
$ z P3 t* y, N& P+ y% o6 K 期间,徐建还先后担任司法局副局长、香港中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香港中国法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2002年,徐建辞去司法部副厅级职务,放弃 32年工龄应享有的退休金,回到深圳,开办了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2013年,他又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首任院长。! k% ?+ C, b/ F8 f. S
“现在已经 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有本科、专科、职业学校、出国留学[微博]等很多选择。就说职业学校吧,有些技术工种很受欢迎,毕业求职薪水比本科生还高。”对于即将参 加高考的学生,徐建表示,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可根据兴趣、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学校,这样高考时心态就会好很多,也能发挥较好的水平。2 D: @+ x+ W1 `7 ?7 Z. m' M" X1 C
2、“60后”蒋继宁:高考在每个学生心中分量都很重
9 N' x$ I, f( X4 R3 T }! R 参加高考时间:1984年4 e$ K" X6 b3 f' l% L# J6 P
简介: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董事长,曾发起中国大学排行榜。
- d2 M4 z9 ?& {. n: y 1984 年,还在读高二的蒋继宁就与高三的师兄师姐们一同参加高考,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年龄与要求相符,蒋继宁成为学校唯一一个可以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 生。“那个年代,高考几乎是能在社会立足的唯一敲门砖。”蒋继宁说,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价值观比较单一,几乎只有高考才 有出路,所以高考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很重的分量。* V+ ]1 o, w. ^8 [
Y/ A. M: y3 P1 Q4 X
2010年,蒋继宁发起了中国大学排行榜,对中国各所大学都有了基本了解。“没必 要苛求上名牌大学,关键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认为,过去的“铁饭碗”到现在都已经没有了,更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社会更为看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 力。“有大学文凭‘敲门’会容易些,但要在企业立足发展,关键还得看能力,而兴趣是提升个人能力的最大驱动力”。 建议:越放松越容易出成绩
, S. u2 M6 `! y+ C# M, _ 说起高考[url=http://weibo.com/u/1642629063?zw=edu][微博][/url]复习技巧,蒋继宁的秘诀就是“抓短板”。“当时我没怎么复习语文和政治,因为我觉得那些知识从小到大都学得差不多了,我就把自己不太理解和不熟悉的东西复习一下。”他认为,面面俱到的复习反而不利于有的放矢。
8 ^7 a+ l) a1 u) [' X “我高二考不上的话,高三还可以考,所以比较轻松。”尽管那次的高考有退路,但蒋继宁从中悟出:“越放松越容易出成绩。”他认为,到了那个时候,该复习的都复习得差不多了,没必要过分紧张,越紧张失手的几率就越大。
! L Q1 p# @3 Z# }% o5 l 3、“70后”盛司潼:高考压力大常有同学发挥失常( N$ a1 V0 y. p E; X8 {
* j/ s4 V/ E d7 X7 o, C
参加高考时间:1988年" S6 r4 Y5 B. C4 H
简介: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14岁考入清华[微博]大学[微博]物理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之一、国务院特聘专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国家级技术领军人物”。
" d) x0 z3 V# \. U0 p4 M( i 盛司潼高中就读的是湖南省重点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他的同班同学都是从湖南省各地市考进来的“尖子生”,比同学们小4岁的他是“学霸”中的“学霸”。 1988年参加高考时,14岁的盛司潼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少年班,“因为考的是少年班,高考的压力没有其他同学那么大。”( v' g0 E* N( Z7 _/ `
盛司潼说,尽管他没有去挤“独木桥”,但对备战高考,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高三那一年,需要每天不停做各种模拟试题,“恨不得把所有的试题都做完”。
# g) w! Q3 B8 c, d' ~9 R$ T 由于压力太大,经常出现一些考生考试失常的情况。让盛司潼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班上学习成绩很不错的一个女生,由于在高考前夕熬夜太多,精神压力过大,高考第一天突然生病了,影响了发挥。4 Z$ r' q5 t- l2 T) P
今年参加高考学生的家长[微博],不少是像盛司潼一样的“70后”。“70年代出生的家长们应该很开明,给孩子的高考压力不会那么大了,也会给孩子提供很多备选方案。”盛司潼说,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学生们享受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高考已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6 t4 w8 v: }8 ]) I; F
建议:考前调整好身体和心理状态9 @3 h3 G/ x; ?8 C0 i/ C6 [; [3 U
“一次考试不能与未来几十年画上等号,未来成功与否与高考的必然联系并没有那么大,高等教育只是一个起步。”盛司潼说,国内外不乏大学生辍学而去创业的例子, 真正成功的人并非因为他读的是名校,“人的一生很长,大学4年学会的是一些基本功,学习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解决问题,是从少年到青年的一个转变,也是人生 观的成熟过程”。8 c( R+ r$ U& A* M* K4 J& f# A
盛司潼的高中同学都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他观察发现,未来事业做得好的都不是高考成绩最好的,反而是那些成绩中等偏下的。1 v# a: p" R$ }# o4 O3 I6 L
对于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盛司潼建议,考试前一定要把身体和心理状态调整好,不要把高考看得那么重,“想开一点,轻松上阵,正常发挥”。
: @' m. ^( P; O: D, ]! @) U+ [# v- M 4、“80后”刘若鹏:考前学校停课,复习要靠自律
& y# i: Y; Q( O
6 N) l# W1 O# N5 U" H+ t 参加高考时间:2001年
2 v6 M2 c" b$ P+ [. H8 w; @4 P 简介:2001年深圳中学毕业,后考取浙江大学[微博]、美国杜克大学,现任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 e( i% }6 Q% r n' x, U3 D 高考让不少人记忆犹新,对于保送生刘若鹏来说也不例外。“虽然是保送,但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还是要认真对待。”2001年,在深圳中学读高三的刘 若鹏和班上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组织了一个课程答疑小组,专门为班上其他有需要的同学答疑解惑,“当时一届只有300多人,即使高考将至,学校也不允许加课,15时多就可以放学了。”刘若鹏回忆,当时的深圳中学已开始推崇宽松、民主、自律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放学后依然留校自觉复习,学生之间的互助机制也有 助于轻松迎考。
/ |+ `) U2 x5 g 高考前一个月,许多学校都停课让学生自行复习。在刘若鹏看来,这期间的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自律,“要理解和接受 教育的本质,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上的艰苦奋斗精神非常重要。”他认为,教育应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辛苦,而不是越来越轻松,千万不要 抱有“高三是最辛苦的阶段,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的想法,这样的人生会走下坡路。2 `1 A$ V) g# }
建议:保证充足精力,切勿搞疲劳战. B& a' M6 d% ]# H, N' c% t
“社会的竞争日益加剧,每个人都想上个好学校,接受好的教育,但也切忌过分紧张。”无论哪个时代的高考,都会给大部分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刘若鹏认 为,越紧张越会影响正常发挥。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他建议,首先要保证充足精力,绝对不能搞疲劳战;其次,复习时要抓重点,巩固基础知识。- r; z9 u3 S6 v+ d. E: r* J; |3 Q
“近几年的教育考核有个好趋势,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而不是挑一些犄角旮旯的偏门知识把学生考倒。”刘若鹏认为,这是近年教育改革的一点进步,学生只要按照这样的趋势,把学科里最重点的基础知识掌握,把综合能力锻炼好就可以轻松迎考了。: O# j5 t7 }6 p) R
5、“95后”向东来:部分同学选择“非高考之路”
. Z. a; q# n U- w3 T& M& q0 \* _
参加高考时间:2013年+ u- [ S6 }6 H: W/ {/ {: e( s
简介:2013年广东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5 E _; v" k# V2 J 很多人觉得高考前考生会特别紧张,但事实上经历了高三一年的准备,不少学生心态已相对平和。向东来记得,当时他所在的深圳高级中学班级共46人,考前几天, 很多同学都还是按部就班的复习准备,也会像平常一样开玩笑、打闹。“大家会觉得每年都会有人面对、经历高考,他们都正常走过来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不可以”。/ Z# @$ i! G! i/ i! X8 Z
向东来告诉记者,从高一到高三,他身边陆陆续续有好几位同学选择了走“非高考之路”,有的转去国际高中为出国读书作准备,有的去新加坡读书,还有同学因为是香港户口,选择“港澳台联考”。
2 B4 `2 C5 e% T向东来至今仍清楚记得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位同学因为高考发挥不好,没有进入理想大学,后来选择去国外念文理学院,最后进入世界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而这样的事情也在向东来身边发生,他的一位同班同学因为高考没有考入理想学校,最后选择进入日本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9 X0 A4 k3 ^4 i. y1 Q' ~ v
在向东来看来,高考前的生活作息保持跟往常一样很重要。虽然高考前一天,他也经历过失眠,但他并没有“抗拒”,“我知道越想睡着就可能越睡不着,后来干脆不想这件事,过一会也就自然睡着了”。
9 l* m& u$ N; V5 G } 建议:有必要重视高考,但无需多想结果
4 S5 d6 v$ ^% c 对于即将迎接高考的学生,向东来思考片刻后建议,要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重视高考有必要,但尽可能地不要想太多结果。“把它当成一个成长的阶段,平静地面对,然后可以去享受它,面对高考这个人生挑战,看到自己的成长、成熟”。
% y8 ?9 e5 ~% o; u6 t2 l “如果没进入理想大学,也不至于太糟糕,还有很多路可选,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向东来说。(记者孙颖 杜啸天 卓泳 向雨航)6 h/ t. }: E& x9 g% v4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