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今年54岁,人生经历一波三折,先后从农民到餐馆老板最后又做回了农民。
6 [, E# \- ~2 \1 Y
老宋:“中途开了20年餐馆,03年就开不下去,倒闭了,欠账太多,(欠了)7万,当年的7万,杏林镇政府欠的。”
! T. k3 O( Q& [4 M6 k4 t4 y2 G
当年,24岁的老宋在华县火车站外开了一家名为华州酒家的餐馆,因为离杏林镇政府比较近再加上口味不错,从97年开始,就成了杏林镇政府公务接待的定点饭店。 / r$ @) X3 X! r6 r* \# q9 A
老宋:“镇上的各个部门都来过,基本都是熟人,刚开始咱还问人家要过钱,因为是政府名义,时间一长就都成了写个字嘴一抹就走了。” ( [( F" V% }+ o' ? O
从97年的第一张白条到03年饭店倒闭的最后一张,7年间这样的白条老宋足足攒了一百多张。几乎每张单子上的内容都如出一辙,菜名、金额、签字。
4 N" J2 D/ E- [/ k# S7 E
老宋:“反正是吃公家的,当场也不用掏现钱,每回都是来一大波人,抽烟喝酒饮料都在里面算着。” # v2 ?$ W$ k9 v2 \* N7 \
记者翻看这些单子中,最小的有15块钱的饺子,最大的有400多元的酒席,而其中以二三百元的饭局居多。大盘鸡、烧肚条、烧吊子、带鱼这样当年的硬菜频频出现,而很多单子上都明确标注着用餐的缘由。
( W7 e% N, D: m( V% C0 ~9 W: n
老宋说,一百两百一百两百,七年间累计起来的近7万块钱,硬生生将他的华州酒家的饭店吃垮。不过饭店都垮了,可是白条上的钱却还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至今难以要回。 q- `6 V1 B0 W( c9 m
镇政府当“老赖” 七万欠款难要回老宋说,七万块钱的欠款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是镇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自己吃的,另一部分是镇政府公务接待时欠下的。而这些账目,历经了三任镇长。
& s+ _& R) Z4 z& p* N
老宋:“这上面都有这几个镇长的签字,他们都认账,但就是说政府没钱。”
" j! a4 a2 T2 a8 t; }
从03年至今 12年过去了,闲暇时间老宋不是在要帐,就是在要帐的路上。发黄的白条,包裹在柜子里的盒子的最底层,拿了又放,放了又拿,可是钱却没要几个。
+ b7 t9 ?* e, s9 p) M1 e7 W
老宋:“2000年的时候还了5000元,到后来剩下的一直都要不回来,昨天我还去要了。” 7 s; r0 y" z T
时间一年又一年,后来的政府领导也是换了又换,一届推一届,要帐路上的老宋说,跟镇政府这么多年打交道下来,他都快绝望了。 ; g1 J/ m/ F0 @" f0 r
老宋:“有些人还比较客气,有些就不行,我都不知道找谁要,现在是真不会了。”
6 y3 z+ U+ X5 j5 F8 P
老宋说,按照华县第一批做生意的人来说,他现在怎么说也是县上的富足人家,可是正是这不成功的餐饮生意和近7万元的欠款,让老宋一家只能在高速旁的板房中度过余生,那么作为杏林镇政府为什么能欠款一欠十多年呢?而今后对于老宋的这7万块钱的欠款又该怎么解决呢?昨天老宋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讨债路。 & |& H3 {6 k3 Y7 \2 n9 o" {
经过了解,当年给白条上签字的三任镇长都已调离杏林镇,最早的一位高镇长已经退休在家,之后的刘镇长和陈镇长目前分别调至县农办和人力资源局工作,昨天下午,在华县某小区老宋首先见到了当年的高镇长。
1 r. V5 d5 P; H
接触中,老宋反复告诉记者,多年要不回来欠账,跟自己脸皮薄也有关系,多年后再次见到老领导的支支吾吾,无奈中还夹带一点不好意思,也再次体现了这一点,不过这位高镇长倒很干脆,的确签字,的确欠账,并且指出了解决办法。原镇长高某(现退休在家):“你现在找乔嘛。(现任镇长)” * m* N/ I' i9 x( H: c# G# z
历届镇长都认账 讨债十年终无果
% t% n; S! {' k9 [3 |( X4 f
原镇长刘某(现任华县农办主任):“十几年了,你咋不要?” % P4 T9 d/ |% D6 Y5 G3 n' X' a
老宋:“我一直在要。”
: n, J8 i* a; B5 c: ~
原镇长刘某(现任华县农办主任):“那你继续找他要。” 5 ^8 _' d( G0 L" E* ]; m' W- v4 x h. c% V7 O
在县农办记者和老宋并未见到当年签字的另一位刘镇长,不过电话中,刘镇长也承认当年他在任的时候也确实有欠账,随后在人力资源局,老宋一行见到了最后一位当年签字的镇长陈某。
5 C: a$ m# s, G2 i/ V7 `5 f( e
原镇长陈某(现任华县人力资源局副局长):“字是我签的,当时比如说李镇长带人吃个饭,我不能不签吧?” 9 Z! v/ f0 n* Z
记者:“那为什么要欠账呢?” " H, E7 d, b$ U( t; v
原镇长陈某(现任华县人力资源局副局长):“对于镇政府来说,那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国性的都在欠账。”
/ {6 b& h$ P2 O6 O. a
对于当年的欠账原由和之前的两位说法一样,他们在任期间,以政府名义欠账打白条是普遍现象,因为镇政府经济原因,他们掉离了,账也就欠下了。 5 B3 f3 Q$ @ f" [$ M9 e. e
记者:“没钱你们都敢吃饭?” 原镇长陈某(现任华县人力资源局副局长):“欠账是普遍现象,县上的土管所,还有其他单位来检查,我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回去吧。”
# [: R4 {" V4 Y, i0 W
三任镇长都将老宋推向现任镇政府,无奈,老宋再次踏上了10多年来既熟悉又陌生的杏林镇政府。
, R% C% X6 K/ s+ h8 h( _+ N
也许是因为吃了太多闭门羹,看见镇长门闭着,老宋来回踱步,先后三次在门口低声打过招呼后,终于走了进去。
: n' C9 M7 E3 f# p1 [/ F, ]! _; R9 {) R
见到老宋又来了,现任的这位乔镇长先是一顿牢骚,在谈到核心问题时,镇长表示账务属于镇政府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还需向上级汇报。 / q7 a; O& Q2 F0 x- a$ R6 G* Z
乔镇长(现任镇长):“我给书记汇报一下。” 5 Y& V, ?" U& p1 t5 V* J
老宋:“那啥时候能给。” $ w6 Q9 w ` u3 F" K6 Z: `" G
乔镇长(现任镇长):“不知道。” 7 B# f! W% P; v$ {+ p) s
就这样老宋问镇政府的要账路再次被画上了省略号,十多年了,店也垮了,那时候还壮年的他,如今已经54岁,鬓角也白了,老宋说,镇政府人多,换得也快,真不知道再过几年,自己还有没有力气去要账了。 5 I) D( W' A6 G' J6 }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 ~3 y3 d* ^0 E1 g8 x3 g!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