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标题:“黄金座位”出学霸? 新学期开始,成都商报记者对成都市部分小学进行了走访,发现大多数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都遇到同一个问题:班里孩子的家长,悄悄找到老师,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座位能不能安排在中间?”“我家孩子近视,想坐中间。”“我家孩子有点斜视,给安排个中间座位吧。”……8 v( v& D3 H' }. @3 K9 a
调查显示,30位班主任中,有25位表示:每班都有对座位有特殊要求的家长,且孩子年龄越小,家长要求越多。然而,记者发现,大多数家长们心中的“黄金”座位都是:“中间、靠前,第一排除外”。, G" i- }* b5 P% w4 I. [
申请安排“黄金”座位 家长理由五花八门& W2 g ]' v* }
在走访调查中,多数家长坦言,“私下找过班主任,希望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能照顾下我家孩子”。这些家长的理由,有三个,其一:身体原因。认为孩子个子偏矮、视力不佳、担心孩子会斜视;其二:行为习惯。认为孩子不在老师眼皮下,会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小玩具、不爱学习、很顽皮;其三:外界干扰。认为孩子容易受影响,自控能力差难管教,“不听招呼”。+ S( w. Z( x) B( ]% c s& r
“曾经过半家长在开学前提出想给孩子安排座位的想法,大多都是因为孩子的身高和视力”,成都市红花学校小二班主任易梦媛老师说,这些家长中,还有提出孩子需要特殊照顾的,“并且出具了医院证明,比如弱视、斜视、听力问题”。& P R$ `5 L4 p
同时,记者从该校另外几个班主任中了解到,还有家长向老师表示,“孩子对粉尘过敏,不能坐在第一排”、“担心孩子不受老师重视,想申请把孩子安排到中间位置”、“想让孩子坐在成绩优秀的同学身边,学习优秀同学的行为习惯”、“孩子很调皮,不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担心管不住”……9 \! {2 K! X$ t3 v" f# Y. r
“黄金”座位出“学霸”?% ^* x1 ^6 ]; b
班主任说“没有任何依据”
1 E! V$ |" x% _! \ 家长们说着五花八门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心中都一个理想的“黄金”位置。有班主任形容,“就好比一个西瓜,每个人都想吃最中间的部位”。而家长们的“黄金”位置,都遵循一个原则“中间、靠前,第一排除外”。
, h. ~6 Z' U2 ?; K 难道坐了“黄金”位置,孩子就能变“学霸”?成华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蔡洪健认为,座位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关系,“并不会因为孩子坐在了父母眼中理想的位置,孩子学习成绩就突然变好了。同时,孩子成绩也不会因为没坐到理想位置就变差了”。
/ }0 J' a# L) F; l 蔡老师表示,许多父母觉得孩子坐在前排会更受关注,“这是个误区,说直白一点是父母错误的心理暗示。因为站在讲台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很清楚。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并不会因为座位的前后,而传授给学生不同的知识。”另外几个班主任则表示,“其实,往往坐在后排的同学,自觉性更高”。
# m- U' f) K: m7 U/ z6 A 不存在“学霸区”
7 b+ s6 o' H: P, S. \1 E5 `/ u 大多学校座位一周一换
q5 y" C% M- r/ L: l& J 走访中,记者综合了30位班主任老师安排座位的方法,虽然各具特点,但都有一个共性,“学生们都没有固定位置,几乎一周一换”。多数班主任均表示,由于同学的座位都轮流更换,并且是科学搭配,所以不存在“学霸区”这一说法。
5 |. `: Z, y8 \2 A 以成华小学蔡老师的班为例,“分成4个大组,主要按学生身高来排。”班里会抽取12个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然后再以4个人为一组来安排座位,“学生们可以从12个人中选择自己熟悉的组长,这样可以促进学习,以保证每个小组综合实力均匀”。最重要的是,“分好小组后,位置每周一换,竖排的前排和后排换,横排的左右换”。# i2 r3 j( |$ m0 p$ H: M+ v
成都市红花学校的易老师表示,“座位一周一换。所有同学都能轮流体验一遍”。至于科学安排的依据,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按学生身高的高矮排座。具体方法是,在一个小组中,将不同高矮的学生搭配适当,避免高个子挡住矮个子。同时,还要考虑到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比如近视、斜视、弱视等。另外,也会按照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排位,爱动的学生和安静的学生坐在一起,男生和女生交叉排位,起到互补作用。(实习记者 赵雨欣)
, a* U R, _0 x: U# d* ?8 X2 V) Y, \% u" f2 U0 [
% ?9 P: ]$ \# X# @4 I, t. E
" p/ T w {. ]0 M) s& |( P4 s3 P+ C; A% ~& @( O
% Y" E3 b/ {2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