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x3 Q$ c" w/ f
8 s1 B0 ^& j/ h6 t9 G; J0 M |
当日蜉蝣突袭大通湖区现场 大通湖区供图 摄 6 S2 Z# U( z! I
原标题:湖南益阳“亿万只飞蛾突然暴毙” 专家称为自然现象无危害
: L5 _- U/ |* j( @( K3 y5 E: g4 q, [3 z, l9 K/ l3 i
中新网益阳9月7日电 (付敬懿 徐志雄)日前,一条“湖南益阳亿万只飞蛾突然暴毙”的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密密麻麻的“飞蛾”扑动着翅膀如下雪般掉落在大街上,景象十分奇特。为此,记者9月6日赶赴事发地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试图解开发生这一异象的原因。
' e& E* v. M) I I: W0 A5 v6 K “虫子漫天乱飞,直往脸上撞,打在路过的汽车上就像打爆米花一样,炸的啪啪响。”由于距离“飞蛾”集体死亡事件过去了数日,大通湖已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据当地居民张小年回忆,事发当晚,她看见被路灯吸引过来的“飞蛾”比往日多了许多,并且全部掉落下来,地上几乎铺满了厚厚一层。许多还在营业的商铺和夜宵摊不得不提前歇业,关掉灯光,以免吸引更多的“飞蛾”飞到自己的铺位。而更奇怪的是,这些“飞蛾”又在第二天集体“神秘”死亡。5 i& ]2 T2 T/ ?( R; d
5 l5 S- ^- N$ \- j( ~- w
这些突然出现的“飞蛾”到底为何物?它们会不会带来危害?据大通湖区植保站站长黄华南介绍,经过他们的取样研究,发现这些“飞蛾”其实并不神秘,是一种名叫“蜉蝣”的昆虫,它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而大家看到的是它们成虫阶段,成虫不取食,因为它们的“嘴”已经退化没了,所以根本不会咬人,不会给人类带来多大危害。2 X. n; K: l- C1 h$ u! P" g
$ J+ r: O! V4 Z" P* ?
“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雄虫则落地死亡。”黄华南说,蜉蝣的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稚虫水生,充分成长后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羽化为亚成虫,再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 I+ D+ j4 |7 c, L4 [
% j* p! s6 e3 @% O* s
“成虫不进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黄华南表示,蜉蝣成虫在其短暂一生中负责交配、繁衍后代的任务,因成虫具有趋光性,那晚其实是它们利用有限的生命,寻找异性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 e' A" m i( ~
" r4 _! h/ F4 W2 ^* A! o
( `. g( V# m4 D. K“蜉蝣的稚虫期达数月至或1年以上,最长可蛰伏3年。”黄华南说,蜉蝣从稚虫蜕变到成虫,需要适当的水温,由于今年秋季的持续高温恰好加速了蜉蝣的蜕变,因此才出现这种突然爆发的情况。
$ B1 H; _1 D8 `& ^, s
i$ T; n7 H9 R) a$ w- U 此前9月1日晚,湖南益阳南县城区也曾出现大量蜉蝣,成群聚集在路灯下飞舞,时间持续近几小时。据益阳南县居民张小霞介绍,其实这种飞蛾在南洞庭湖区很常见,几乎每年都有,且南县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只是数量规模没今年大。“前几天,从益阳、沅江到南县的路上到处都是。”- R5 M( C. v7 W' O/ [ Q& a5 u" M) }
( M' x- Y6 U+ l9 q, ^* q, z “蜉蝣的稚虫是水生,所以只要有水域的地方就会有,因此蜉蝣的集体出现主要是看水域的覆盖面积,和水质的好坏一般没有多大关系。”黄华南说,蜉蝣成虫不咀食作物,幼虫长年生活在水下,主要咀食水中草类、藻类和孑孓(蚊子的幼虫),就局部地方而言,它还是一种有益昆虫。
+ v) G* Q" P# {8 A* @" R& ]( R
! U6 P# @5 H6 B 据悉,蜉蝣昆虫爆发大规模“入侵”其实并不仅仅在中国有发生。2013年8月25日夜间,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现数百万只蜉蝣飞虫,第二天清晨地面上便布满雄性蜉蝣飞虫的尸体,而其余的则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而在2014年7月20日晚间8点45分,密西西比河流域爆发大规模蜉蝣昆虫入侵,团团昆虫聚集在一起酷似“黑云”。
% R9 J! `& `3 K* M, \& A$ b( D2 k* T0 O
5 ~7 I$ G$ s# O: b: D* r
. K' T4 R" l5 w" {
1 Z& L: w' L; t' e, Y3 t* R
1 r( @9 ]/ [+ N* n- x(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