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居民集资4.7亿元,把自家小区推倒重建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86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11:36: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工地现场——戴着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的工人进进出出,挖掘机和吊车四处忙碌,行人和车辆从围栏外经过,谁也不会多好奇半分。不过同一处浙工新村的建设现场,记者3个月内造访两次。4月12日再来,工地的“身份”不一样了。 浙工新村施工现场杭州浙工新村500多户居民自筹资金约4.7亿元将小区推倒重建,整体更新费用约5.3亿元,不足部分由旧房改造、加装电梯、未来社区等专项资金补齐。! |5 z# g# ]  r
2023年11月28日,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小区原有13幢房屋已拆除完毕。按照规划,浙工新村将新建7幢11层的小高层,全部安装电梯,实行人车分流,还配建了地下车库。工程将于2025年底竣工。
2 v  E4 }" z, n5 t2 A, U
2 E5 n. ]$ g# V, @一时间,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G9 f5 G! o( O

  U! g3 _7 R$ S  }+ v" Q4 W$ I' c有人羡慕这种模式,期盼自己的小区早日集资重建;也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而非由居民合力完成更新。
) C/ S) y& j: e- d+ V2 s
) ?# {' j4 ^- v4 m. v0 [4 n前不久,浙工新村的创新模式“上了户口”——近日,浙江省《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发布。《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关流程和支持政策。在4月1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浙工新村的案例正式被介绍推广。9 d7 A$ h  V$ _: l+ d6 o2 }
: U+ H! ?8 r& a* s/ n. V# R# A
政策反馈迅速且积极。这几日,杭州多个老旧小区几乎同时启动自主更新民意调研,闸弄口新村、东村、新苑等几个小区居民讨论热烈,热情高涨。
/ K" r- X. Y) p: C  I; U+ i; R2 I! ]0 l$ _" o
不过,相关工作具体开展起来,现实可能会“泼一盆冷水”。总结普适经验和成熟路径的同时,也要关注浙工新村的特殊禀赋。在自主更新整体思路的指导下,各地老旧小区改造仍要注意因地制宜,切勿冒进和盲从。, D% ~$ s3 `5 d% [; ^

- d$ u; ^" n; S& r+ i# G争议焦点在资金自筹
! q- N$ L0 C+ A/ \4 i0 y$ f# z4 I
' l2 q' k/ p, y* n4 B: k4 }开工前7个月,关于浙工新村推倒重建,工作组开始入户征求意见,若要项目最终成形,签约率要达到100%。* [: o' e4 S7 x4 {8 b4 K9 z
4 v  d( W- m7 o. C7 g' V
参考旧房征迁的价格体系,业主承担的改造费用为1350元/平方米,并且保证重建后原地置换的房屋套内面积与原房屋基本相等。若选择不扩大原本房屋面积,75平方米左右的旧房,改造费用大约为10万元。8 Z* Q- I0 ^& d$ x- c. |
; u+ v% E4 q+ X
扩面价格为34520元/平方米,最多能扩大20平方米,再加一个22万元左右的车位,一套原来75平方米左右的旧房,最终可改建成105平方米左右的新房,花费约100万元。6 u; ]: D6 H% B7 [/ A! ?' k

. l) s1 {# l, f7 }, s0 c" l10万到100万元,是浙工新村居民出资的价格区间,500多户居民加起来,共同凑起80%的建设资金。
$ U9 k4 Q) \3 b" \9 Z: A" n# b/ H
争议的焦点在资金自筹。“以前认为,住房条件改善应该由政府兜底,不管是征迁、旧改还是加固,资金都由财政负担,什么时候需要居民自己出钱了?”浙工新村所在的杭州市拱墅区朝晖街道党工委委员贾磊说。& v1 x7 C7 Q! U2 v

9 m7 `) Z- `1 U$ D: d3 d. l也有观点质疑,政府在和居民争利,老旧小区摇身一变,成为新建小区,除去安置原有居民,多出来的房源还能再放到市场上销售。- Q; |! `) }1 n0 a$ B( d
2 `7 F/ W# l6 Z4 y( y8 L
有人认为新建房扩面部分价格太高。一户人家2009年通过二手房交易住进小区,购入价约为每平方米1.7万元,房子推倒重建后,扩建部分每平方米价格约为3.4万元,价格几乎翻了一倍,他不满意。) [& M# a9 J$ F& e9 r( Q
1 H7 N7 O& ~3 j5 s9 N9 I; {
扩面价格由第三方机构根据周边市场房价评估后决定,和周边二手房差不多,有人认为合理,毕竟新房开盘价一般超过5万元。不过现在房市正处下行,过两年再看,说不定会亏。) e- D! n& j: y. J2 L8 [( Z
( i4 ^6 p  B; X5 W$ c8 V% O
还有一部分投反对票的居民,“年纪大的不愿意折腾,再建好搬回来起码要两三年时间”。老人们有自己的朋友圈,早起买菜,坐在公园里一起聊天晒太阳,中午睡好午觉又出去聊天,人际关系都在小区里。! n2 \- h7 [% k( g* Q" r
3 q) J# R! [: h5 U% K5 v) I
浙工新村已步入老龄化,小区居民将近1000名,60岁以上的400多名,85岁以上的有142名。不动、不挪是他们的普遍心态。- b5 t+ j) a. _0 |6 j; j
$ i: ?, m6 \; Q
去年6月30日,最后期限将至,签约还未完成。居民喻伟林是第一批签字同意的住户之一,非常着急,她当时正在青海旅游,不停翻看群聊消息,关注小区签约最新进展。4 U$ S6 D( U( j' h% K% q& w) T* S
' d2 f, W0 S2 w  m1 z
喻伟林在浙工新村有两套住房。一套自己住,一套儿子家住。2011年,她以每平方米2万元的价格购房安家,装修时才发现,房屋质量有问题。“装修师傅过来砸柜子,墙面非常脆弱,用指甲一挖墙皮就会掉,地面南高北低,扔一颗乒乓球,就会滚下去。”喻伟林很是苦闷。
6 c% ^( @8 i+ P$ R' p  K# P+ i1 H1 X+ {6 I
2014年,她家新装修完成,遇上旧房成片改造的机会,有关部门到家里征求意见,她随即表态:“即便装修好的房子一天不住,也要拆!”但那次,同意改造的居民比例不到90%,未能启动。期待改造的居民提出启动第二次调查时,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反对最坚决的两户,已经搬离了小区;有一户担心影响孩子学习,但他家孩子马上高考……
) M$ y+ B2 R" l+ i, p: }( A9 Y. M& o0 _  K
不过征迁政策不等人,二次调查未能实现。又过了近10年,终于再次迎来机会。喻伟林十分迫切,这次具体改造方案还未出炉,她便积极参与:“愿意拆!”
0 `1 K$ S$ _, z) q1 t" {% E' s. P& H+ b6 N* T& S' k
仍有居民持不同意见。第一轮征求意见过后,同意自筹资金、原拆原建方案的居民占了91%。0 N, ~$ J) P0 ]8 c& N
, V2 `; F7 ^5 \9 p" P$ |: E
拱墅区从各个单位各个街道抽调了30多位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工作人员数量达到近100名,其中6个组超过60人,组成攻坚组,重点给居民讲解政策,前前后后共进行了6轮入户动员。
$ v9 o0 U5 c- P! H. G# y# J8 ^2 Z6 s/ x9 a4 _0 D/ a4 f6 X
迫切要改建的居民也会劝说仍未签约的居民。浙工新村最初是浙江工业大学教工宿舍,邻居也是同事,无论在小区还是学校,大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无法只考虑自身利益。7 }* g) d5 y7 W9 v& h& V+ U8 t2 x
, n, D5 ?+ Q5 i7 {
不想出钱的居民想等政府征迁。但现实的情况是,常规的征收模式运行至今,政府快要吃不消了。仅在杭州市拱墅区,类似的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有300多个,涉及房屋将近5000幢,居民将近2万户。随着时间推移,“年长”的房屋越来越多,传统模式注定无法长久。浙工新村要获得再次征迁的机会,谈何容易。
- f8 b" G, g( y7 W3 f9 A6 E. w4 l" h$ g$ H& I7 X5 [. a6 E
经济困难的居民可以选择不扩面,方案里也提供了相应房型供选择,参与自主更新的最低出资额度大约为10万元。' u& s: H* b/ ~  |& b

" A7 f' f6 a+ ~, x同时,自主更新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做法。“原拆原回,房屋数量一套不多一套不少,政府不会征用一寸土地,同时给小区增加适当的配套空间,用于养老、托育、老年活动室、社区用房等,并适当增加停车位。”贾磊说。
+ `: ~2 |/ Q, T3 Q/ H
. y/ _; F8 `$ \# }. u这场试验进展得跌跌撞撞,很多时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居民的反馈尤其不好把握,签约率到底能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没底。
8 B! |$ r( I4 e9 q: D' P
% c. A; b; d& r1 ?" P浙工新村共12幢住宅楼和1幢职工活动室,涉及548户居民。很快,签约结果出炉,签约率达到99.8%。仅差一户未签约。6 `, V5 e# O0 B( b% n# D
- U+ l7 @; c' b2 A5 y
已签约的547户居民联名签署申请书,强烈要求启动小区更新项目。这次,浙工新村的改造终于实现。 浙工新村的重建工程将于2025年底竣工,图为施工现场30年的C级危房; `0 j+ H5 B$ B

  f6 U$ M7 h0 c8 G$ ^1 l+ F9 R浙工新村居民提升住房质量的迫切心情,要从30年前说起。0 x' ?2 A) J8 d& D- v
3 w1 m% b/ y9 \: m; U
早在1993年,浙工新村67幢便被鉴定为“局部严重损害房”。30多年过去了,这已是他们距离推倒危房最近的时刻。# `* |: c) ^; b( D- P: s1 ~
. l$ K: d# s# Z. p. r
20世纪80年代,浙江工业大学从衢州搬至杭州,宿舍分期分步一幢幢建造起来,最早的一幢建于1983年,最晚的一幢建于2000年。
4 g! O% ]9 m2 |& ?# e+ j1 @3 m* C+ w
建筑质量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关窗户需要用蛮力才能完成;关防盗门时不时要用到锉刀,切削一点门窗边缘,不然关不拢;不少住户承重墙出现裂缝,最长的有70厘米,从顶部的预应力板和承重墙连接处开始,一直向下弯曲延伸;沉降的房屋挤压大门,锁芯时时刻刻“变形”中,用钥匙开不了锁,只能爬墙进门……
, C6 H6 h% o# U+ |! t+ u9 I7 y
& m+ L, g: \! {1 W; C“风能进,雨能进,虫蛇也能进。”居民频频吐槽,甚至编出了顺口溜,因为裂缝太多,各家时刻备着用来塞住缝隙的破布条、旧报纸。许多楼栋的单元门,与路面的落差有5厘米以上,一到下雨天,外面雨水不断往楼里漫灌,台阶下几乎可以养鱼。
- f% I; T) }& c& y* a- Z: y
( f% n! V) W& q* r( E8 f$ m1994年,朝晖六区进行房改,除少量公房仍属原高校外,住户都各自领了产权证。发现安全隐患后,浙江工业大学作为原产权单位,曾于1998年对67幢进行压桩加固,2000年对74幢进行全面加固,但效果并不明显。
$ F( S: p9 G' X; c* g# U/ c
; i- q0 K* X& Q# t6 o后续20年间,浙工新村房屋前后进行了5次鉴定。2014年,杭州启动对全市老旧小区的摸底排查,鉴定结论是,包含67幢,66、64和74幢同样被列为C级(分ABCD四级,D级的危险程度最重)危房。, c# t+ r( P2 a6 z& r3 U

1 r2 I; Y( s- Y# E% h9 a4 U按照政策,最大可能排除安全威胁的办法是维修加固,居民们无法接受:“房子是加固过的,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结果呢?越加固沉降越厉害,这样的方案根本行不通,到后来一定就是‘把钱丢进了烂泥巴’。”+ q. K7 g3 r7 O4 X0 J
, S1 i& ?7 X6 U" ^$ u0 b
浙江工业大学曾提出换房,大家也不同意。“学校说别处有一些房子,可以换给我们住,但那里太远,大部分老师都要在本部上课,根本不现实。”
3 F% k) U( d; s8 ^. O# N
% D) ]. {4 e0 ]% S0 z6 \4 ~3 @单幢重建的方案同样被讨论过。但考虑到地块上建筑已形成相对平衡的局面,单幢拆除后可能会对周边房屋构成威胁,因此作罢。0 h9 }! p" o, P% k, R2 G. S
) m7 }4 M7 N7 {0 d; ^* n6 }1 s1 l
2015年,区里将4幢危房列入“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解危名单,提出成片改造的新模式,并向杭州市房管局汇报作为全市首个成片改造试点项目,获得认可。不过摸底调查的结果却让人失望——因为没达到全小区90%同意成片改造的最低启动比例,事情熄火了。" `0 E# |/ p+ w( V5 ^

% m1 y) n) }, N& w究其原因,若按照成片改造的方案执行,可能无法将所有住户都安置在原址,部分居民需要外迁。“老旧小区比较密集,楼间距小,对容积率没有要求,但新建住房限制比较多。”贾磊说。浙工新村距离武林门2公里,步行5分钟便能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地铁站、购物商场、公园绿地都在附近,地块发展相当成熟,居民对搬离原址比较抵触。
9 C, n* Z4 |4 \3 C2 _  H( v. {( L2 D4 d" b5 [  f/ [
浙工新村居民要求很明确:原址原拆原建。但依照已有经验,推倒重建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仅没有先例可循,政策和法律层面也缺少支撑。1 m7 e- P6 \6 Z9 v# ?

$ o6 @8 ~. s7 D( g《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责任人应当根据鉴定报告,及时采取包括处理使用、变更使用、观察使用、停止使用、整体拆除等治理措施。这是为数不多可作为依凭的法规文件。
3 k: W$ S5 J; e( Z" s( ]2 A
5 B: A# Q/ B, K但是,房子到了什么程度能拆?由谁来组织拆除和重建?资金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 P2 [6 d8 y  h
4 Y+ M  E6 h  t1 S9 \: |6 m% \30年来,大多数居民仍留在浙工新村。考虑到房屋在汛期倒塌的可能性,每年台风季,都由街道出面,把4幢100多户危房居民请出来,住进附近的经济型酒店,暂时度过天气恶劣的半个月。“人出来了,东西还在房子里,每天都担惊受怕。”喻伟林说。1 W+ ~; D  ^: G4 `* o. g. B

2 Z. H; P$ Z' f7 l7 P1 P3 j随着时间推移,情绪日益积累,推倒重建的意愿在居民间逐渐统一,“拧成一股绳”在浙工新村逐渐成为可能。这也成为日后实现自主更新的先决条件。 戴着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的工人在施工现场进进出出,挖掘机和吊车四处忙碌7种户型的“积木”学问3 W* o. C* c! o

! |# p: s1 v  q0 ~- h2023年4月23日,浙工新村有机更新项目启动。项目84天完成签约,66天完成腾房。
1 N9 {0 C7 U% R6 O& r, v; G% M, {% g$ g
居民意见达成相对一致只是小区实现自主更新的基础。推倒重建一个小区,涉及多项政策上的探索和突破。
" w0 o# H3 c1 {7 I1 {3 u
& H4 N5 }4 f/ m1 a4 ^在此之前,政府的相关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已进行了将近1年。贾磊介绍:“原先建筑的6层楼变为现在的11层楼,幢数变少,楼间距变大,地上建筑面积增加,并新建地下室,这些变动都要经过报备和审批。”浙江省、杭州市和拱墅区形成三级协商机制,由住建部门牵头,规划、园林、交通、国土等多个部门参与,共同打通办证程序,顺畅审批流程,争取规划指标。0 Q" k5 Q$ [+ k
' |* E" i5 R& e0 T9 U' K
项目启动后,浙工新村成立自主更新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每幢楼推选出的居民代表组成,采取委托政府部门的形式实施项目改造,并参与到提出改造申请、设计户型方案、建设质量监督、优待政策制定等各个环节。: [+ S0 N) R- X3 _

* ^# e3 N$ C* y6 h, U$ z设计单位为浙工新村提供了“定制”服务。小区最初是一幢幢造的,548套住房共有59种户型。设计单位将其浓缩为7种,提供给居民选择。项目推进过程中,设计单位一度茫然,因为居民需求在变,每种户型需要建造的数量也一直在变,贾磊描述:“和搭积木一样随时调整。”建成后的小区,每套房的面积、架构和居民提交的申请一一匹配。: ]3 \; \+ c3 v! y( |/ N  s

: p3 x) |. H- O$ j& b工程建设期间另外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小组成员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不少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或高级工程师。建设方给成员发放工作证,成员随时可以去工地,发现的问题只要在群聊里反馈,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回应。前不久,质量监督小组发现工地存在施工不文明的情况,建筑垃圾处理不及时,建设方很快整改,1小时内便拍照反馈。$ [" S( {- \6 o; m$ N  I

% n7 C" F- U1 J6 {% f- p' T6 {6 E小区改造期间,居民需在外租房,完成过渡。但70岁以上的老人很难通过市场途径租到满意的房子,一些房东会担心老人出现特殊情况而心生疑虑。为配合更新项目推进,政府准备了50多套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可用住房,重新装修,加装淋浴室座位、马桶两边扶杆等适老化装备,出租给浙工新村年长居民。  p8 s: |, ]& e, W0 X8 X' M

* [$ T4 R# o0 P: ?4 j小区整体竣工后,街道将组织居民根据面积段进行两轮抽签。第一轮抽签抽取选房顺序号,第二轮再在协议明确的面积段里抽取房号。由于户型、楼层、朝向不同,新房建成之后不同房源价格也有一定差异,也就是“一房一价”。居民将通过抽签等形式选中房源之后,再支付相对应的款项。6 u; e* j+ g* p/ l( B$ [
- Z6 T$ r: X- V! R- b  a% G
居民参与得很起劲。正如喻伟林所说:“我们自己的事情多操心一点,总没错的。”- H  U5 ]' [: J% ~

0 ]3 v  k7 U, G+ |8 q& j. v去年11月28日,浙工新村正式开始重建。这标志着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胜利。! K- J( \+ U. w0 ]: g

. K( |; m% w' n/ k& Y) B0 Q不过,“只能说这个试点目前看来成功了。”贾磊很谨慎,“相似路径是否其他小区也能走得通?还是未知数。”# W% c9 ?- i! \' L$ n0 H5 Q/ B1 t  D

! e, _; ]6 v) V& [浙工新村有特殊性。首先,浙工新村整个社区是小型的熟人社会,能够顺利推选出有代表性的居民。同时,熟人社会人际交往的压力更大,大家想问题不会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另外,住在浙工新村的居民整体收入不差,大学教师的退休金足以支撑基础的房屋改造费用。再者,浙工新村居民始终以小区业主为主,租户较少,居民对住在现有区域需求强烈,对区域便利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 H- I) Q, m- A& z5 V: N- S3 U6 h" x. U6 K( `
4月11日,浙江省建设厅就《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通过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自主更新试点工作,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按照提出项目申请、制定更新方案、组织审查审批、开展施工建设、组织联合验收等步骤实施,并明确可适当增加居住建筑面积、增配公共服务设施等。
2 p2 ?# b& z' q- U" c, m2 S6 Z, O% ^
什么是老旧小区的自主更新?1年前,贾磊刚跟居民进行沟通时,只能用“原拆原建、自主筹资”等笼统的方式解释;1年后,他已经能提出明确定义——以居民自我申请、自我要求及委托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和住房改造。4 Z3 ^9 \' V2 z; Y

: S% a) @" t8 h试点和探索的意义在这一刻清晰起来。接下来,一批多种类型的自主更新模式案例将在浙江乃至全国多点开花。3 a$ ^8 [4 t6 X, l3 }* f: d' N" x
% I4 Q9 @% g2 J8 ^" J& p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8-6 00:37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