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临近,假期相关的旅游预订进入高峰。然而,近期在社交平台上,“五一其实只放一天”的词条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关于国定假期如何休,是否应该调休的讨论热度再起。
l+ u8 y& Z: x2 x% L7 [: r3 i, l. A1 I; `& O7 _& X+ v3 }
“凑假”模式下双休变单休- L; P2 j9 ~; b) K+ t A8 l; b
: c0 K" w$ @8 Z不少网友吐槽称,4月在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调休后,“凑假”模式下,连续几个星期“双休”都变成了“单休”,假期前后上了三个“六天班”。
有网友甚至翻出了2013年歌手那英关于调休放假的评论:“我就不明白这假期为什么要与星期六星期天凑到一起,而且还要挪呢?孩子连着上七天八天的课,确实挺累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其实挺像分泌失调,制定假期的同学能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生活吗?”
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能够正常放假,正常双休。
更有网友表示,希望能够在不调休的情况下休更长的假。
4月12日发起的“你希望怎样放假?”的投票中,“不调休,也要长假”的选项票数最多,为1.1万票;位列第二的选项为“假期长短无所谓,不调休就行”,有6033票。而选择“调休拼长假”的仅517票。
中国假期真的少吗?2 Z4 }! K$ b3 X- E
5 V6 C2 @( p, x! Q2 \: ?! \$ d目前中国的休假模式有何利弊?与其他国家相比,假期真的少吗?" I! h7 \1 F+ [
7 z# q% l, Y: g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表示,从舆论层面可以看出,目前公众对于调休“凑假”模式,意见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调整的呼声非常高。究其根源,在于调休“凑假”模式是没有增加大家的假期总量,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让公众在享受假期之后就必须“还债”,把欠下的工作日给补上。这种模式的导向很明显,不是为了让公众真正“休息”,而是为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动消费经济。所以公众对此意见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 m, c/ J& Y/ |0 s% v7 B( z/ E1 i& P; M( Z1 `. N! g& `. p( q( R: c
事实上,从全球各国的公共假期来看,中国的假期并不算少。若不计调休,中国的公共假期包括:元旦1天(1月1日)、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节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1天(5月1日)、端午节1天(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1天(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3日),共计11天,与大部分欧美国家基本持平。不过,在加上职工的带薪假期后,中国职工全年的总假期数便不及全球多数国家。
4 f, |7 q( h! t6 }$ w) l6 j9 x N* w$ A# U0 U' h5 ]8 K" g+ s
某银行分行行长、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信用证组、保理福费廷组专家薛键指出,例如欧盟立法规定,所有27个成员国都必须依法授予所有员工至少4周的带薪假期,因此主要的欧洲国家的年度带薪假期(公共假期+带薪休假)都不短。: L, T" ]3 O: P5 G9 Y h
3 ]1 c' `1 S* `' P
更关注人,才能真正落实带薪休假 z5 S: Z- ^! @5 m, p k
4 C3 [0 Y& B/ |7 o
彭涵指出,为公众提供更多实在的假期、更多的休假机会,其实代表了在节假日这个话题上的思路导向:到底是更关注人,还是更关注经济和消费?6 G% ^; [, n( O s7 R
$ k- R2 O1 c; p可见的是,近年来,“落实带薪休假”一直是政策力推的方向。
8 o7 k+ k4 ^5 o2 Y4 ^
5 `# M& I* U0 ~- A; g6 Q) Y如2019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总工会、中国气象局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 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节假日出行环境、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以及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等。- e3 o7 {8 H# _" k; q
' x4 n: @4 j( L, K9 ?1 V( w4 @$ X& h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带薪休假与法定节假日、周休日合理分布、均衡配置。
% `- |9 m9 D' G0 T
( x9 A: E2 ~& \5 P8 s2023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8 m5 i7 N( T) j
( Z- T( t% ^5 U. v
彭涵称,从长远来看,更关注人,才是真正地关注经济和消费,这也是国家层面力推带薪休假等政策的原因。
/ T; ]% ]5 U4 n3 j0 Z% F$ v @" n
1 Y u2 w+ t+ v4 S% @" Y此外,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还表示,从需求和供给的对照可以看到,现行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在时间格局上确实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下半年的法定节假日太少,假期之间的衔接较差,分布不够合理。; u1 M, ?! b. c+ a2 | x$ a0 k
, f9 ^- c3 |8 V8 Q1 i+ N$ ]
程超功指出,增加法定节假日,特别是下半年的节假日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挖掘,一个是传统节假日(含重要的历史纪念日)之前不放假的可以考虑放假(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等),另一个是针对暑期等旅游消费旺季可以增加专门的假日。
* J5 A: f6 w$ x7 x# t0 `) I( M! d, ~; I$ p9 j.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