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年后,那个辞职看世界的女教师,后悔了吗?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2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0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10:59: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年前,一封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近日,这封信的作者,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顾少强,向媒体讲述了她的近况,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顾少强的辞职信被誉为“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网络引发热议
  据报道,顾少强在辞职后开始了旅行生活,去过成都、重庆、杭州、绍兴等地,然后选择在四川青城山下的古镇定居、结婚、生子,并经营一家客栈,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适返回郑州居住,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提供心理和家庭教育咨询,早上四点起床上班,每天直播五小时,晚上八九点下班,回家后还要进行复盘。
  十年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人努力生活的状态。兜兜转转,如部分网友所言,顾少强似乎“回到了原点”——返回辞职前工作的城市、做回提供心理咨询的“顾老师”。但归来的她也已然不是原来的她,也如网友所言,“去了不后悔,带着更丰富的眼界”。 定居在街子古镇后,顾少强喜欢赶早集,感受古镇热闹的早晨,背着背篓买些新鲜蔬菜
  人们为何会关注这个普通人的命运?过去,大概率是因为那份“勇敢”。那时“诗和远方”这个词还没开始流行,她以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理由辞职,在如今很多网友眼里依旧显得“洒脱”。
  而今天的关注,或许依旧是因为那份“勇敢”,以及它漫长的“保质期”。当她的物质生活被“租房、没有买车、身上衣服没有高于100块钱”这些词语量化时,她精神生活的从容平和,似乎比“衣锦还乡”“功成名就”的版本更有力量感。
  翻翻网友的评论,人们对于顾少强人生选择的评价整体包容、多为肯定,相对脱离了“成功与失败”这样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框架,这也正是我们文化的变化。十年来,移动媒介的勃兴,使得进入公众视野的人生镜像有了更为丰富的颗粒度,价值追求的呈现也有了更为多元的棱角和切面。 辞职后,顾少强在乌镇旅游,感受古镇的慢生活 在社交媒体上,无数个体分享着他们的“大胆”决定,“大龄读博”“40岁转行”“换座城市从头开始”等话题变得常见。众多素不相干的网友将漫长岁月化作屏幕上的短短几行,供他人品咂、参考、借鉴,其中有浴火重生、忍辱负重,也有怡然自洽、自我和解。可以说,今天的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同选择下演绎出的不同人生,这是统计学所无法计算的巨大方差,却也恰恰是生命奇幻瑰丽的所在。
  当人们能够用更坦然的心态看待他人选择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越来越难从他者的个体经验中,找到自我选择的确定性答案——究竟跳槽还是坚守、考研还是留学、买房还是租房、留在家乡还是在大城市闯荡,哪种选择更好?不论是鲜活的他者经验,还是抽象的理论模型,都无法直接回答。
  因而,再看辞职女教师的经历时,也不妨跳出来,获得这样一种人生的辩证——“世界那么大”,但并不影响我们在“身边的近处”寻找意义;“我想去看看”,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糊弄眼下的生活。生活,其实就是远方和近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术,而只有你自己,才是那个裁判。
# e) _* Y. f, [- w0 _+ ^" D% d$ w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5-2 08:39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