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印章】吴昌硕白文印篆刻《张公之束》 清 吴昌硕刻“张公之束”青田石章2.5×2.5厘米 通高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公之束」印是吴昌硕为张鸣珂所刻。张鸣珂(一八二九年〜一九〇八年),原名国检,字公束,号玉珊,晚号寒松老人、窳翁,浙江嘉兴人。
+ f, I( W6 k- Q: V9 S1 Y1 D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拔贡,官江西德兴县知县,义宁州知州。晚年辞官后居嘉兴石佛寺镇。著有《寒松阁谈艺琐录》,是书叙录晚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书画家凡三百三十一人,是研究近代史及海上画派之重要著述。
$ G. v+ s& |, k2 d 在卷五中写到与吴昌硕的交往:「性孤冷,工诗,能篆籀及金石刻。又喜作画,天真烂漫在青藤雪个间,时杨藐翁在吴门,折节称弟子,又与吴愙斋中丞善,见闻日广,而气韵益超。予游吴门,君觞予于槃园,遂订交焉。」
5 B+ ~/ }9 |4 ~# x z 对于吴昌硕的篆刻,张鸣珂给予很高评价:「仓石治印独往独来,一空依傍,论者谓与吴让之、赵撝叔,如鼎三足。」
+ O5 F) v0 s7 c# ~6 d7 z 吴昌硕的篆刻特点独具一格,他创造性地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的篆刻作品,上取鼎彝,下挹秦汉,风格雄健、古朴,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能在不经意中见功力。3 q( p0 U9 G0 r
吴昌硕(1844年9月12日 —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他出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是中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来源:互联网)
4 L2 C# w& j$ B, y! ]' V5 X4 {7 o/ h. P%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