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泸州市交通建设工程服务中心建设、四川公路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国道353线泸州市江阳区公路段,其挡土墙从上至下已出现了贯穿性裂缝和发生了严重位移,工程质量问题和埋下的安全隐患问题令人堪忧,更可悲的是泸州市交通运输局至今并未针对这一情况向公众作出解释,相关补救措施也未向社会公布。
该公路项目还未投入运营,属于在建工程,其挡土墙为何就出现了贯穿性的裂缝和发生了严重位移?实属罕见和不可思议。究其原因,要么是该公路项目设计单位有人为降低设计标准之嫌,因为,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挡土墙设计应进行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以及挡土墙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整体稳定性验算”;要么相关施工单位在该公路项目挡土墙施工过程中涉嫌未按图施工和偷工减料。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谁的责任?泸州市交通运输都应落实主体监管责任,认真履职,查明该公路项目挡土墙出现贯穿性裂缝和发生严重位移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同时及时回复公众的关切,以正视听!沉默和置之不理,不仅寒了公众的心,还会让公众担忧加剧。 不久前,发生在“云南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惨痛教训,也给了有关部门一个警醒。希望泸州市交通运输局以及蜀道集团四川路桥要吸取深刻教训,少找客观原因,应多从地勘、设计、施工、监管上去查。 目前,四川公路路桥建设集团已针对该公路项目挡土墙出现贯穿性裂缝和发生严重位移的点位添加防滑桩进行加固,这一措施是否能保障其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 x y; m6 T7 p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