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卖不完倒扣员工工资”,星巴克月饼争议背后的行业转型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55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2025年中秋将至,月饼作为节日重点时令食品,已进入产消旺季。

近日,京东超市发布《京东月饼品类2025年趋势洞察报告》,京东超市今年中秋人均购买月饼数量超过4盒,临近中秋购买意愿显著提升。其中,低温月饼整体销售额增速达73%。

与此同时,星巴克却因一场“月饼销售乱象”被推上舆论风口。“星巴克员工被迫垫钱买月饼,卖不完倒扣工资”的爆料在社交平台发酵,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记者调查发现,月饼行业正经历从“社交货币”到“产品本位”的转型阵痛,中秋送礼也从“面子消费”转向“实用主义”,消费者更愿意为文化、创新、质价比买单,但拒绝为“品牌傲慢”和“渠道低效”交(智商)税。

强制销售?星巴克陷入热议引发网友对月饼销售关注

近日,IP属地湖南、自述为星巴克兼职员工的网友发帖表示,因门店中秋月饼销售任务,“被逼着垫了15盒”,金额近3000元,导致生活费紧张。

不少自称是星巴克员工的网友也发帖表示同样面临月饼销售摊派。

(网络上关于内部员工自己垫钱购买星巴克月饼的相关截图)

对此,星巴克中国方面表示,“对于网友所说的情况,我们会进行核实。星巴克不允许垫款自购这种行为。”

然而,有记者暗访星巴克山东多家门店发现,有人被要求按小时完成指标,有人因任务未达成被迫写检讨。这已经不是星巴克第一次陷入“月饼强制销售”争议了。

早在2018年,星巴克上海某门店就被曝要求员工缴纳500元“保证金”来推销“星冰粽”。

2023年,又有媒体报道星巴克部分门店被要求“上架第一天必须卖出25盒以上”,员工被迫“刷单”。星巴克回应无此规定。

在闲鱼等二手平台,记者见到大量星巴克月饼提货券打折转卖的链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星巴克方面,工作人员称,公司是不允许员工垫资自购这种行为的。但对记者提出的“目前内部核查进展如何,是否确认不存在变相摊派行为?公司是否知有晓员工或经销商在二手平台抛售月饼?”等问题,截至发稿,星巴克方面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星巴克员工‘垫资卖月饼’争议持续发酵,暴露其激进销售策略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争议的焦点是星巴克的渠道困局与品牌反噬。

指标层层摊派,任务分未达标需自购或贴钱,甚至影响绩效、福利的“全员KPI”模式形成从总部到门店的压力传导链。官方358元、468元的礼盒,员工渠道折扣可低至3.6折(130元),二手平台更出现了5折、甚至4折甩卖,品牌溢价在“内卷式促销”中瓦解。

星巴克月饼曾靠“品牌体面”成为企业福利首选,但近年来,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60元/个的高价难敌“好吃不贵”的本土品牌,预售转现货、员工自购的尴尬,折射其“高端礼盒”定位的崩塌。

根据9月17日消息,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已进入最终竞标阶段,交易结果或将于10月底前敲定,星巴克将保留重要持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星巴克中国全国门店数量7828家。分化加剧,商家与京东报告感受不完全一致

9月16日,京东超市发布《京东月饼品类2025年趋势洞察报告》,其中表示,京东超市今年中秋人均购买月饼数量超过4盒。

今年月饼到底好不好卖?大象财富记者联系了多位月饼销售人员。

“总体出货情况跟去年差不多。不过之前的老客户,原来预算两百块以上的,今年明显降低了档次。”香雪儿一位营销人员透露,很多单位团购原来一选就是八九样,现在预算不超过两百元,还要包括花生油、月饼、杂粮、面粉、米,甚至更多。

卡吉诺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销量好的主要是200靠下的产品,比如蛋黄酥。

“价格低的卖得快,例如二三十的,高端且品质好的卖得也可以,例如美心奶黄流心月饼。”做社区团购的刘先生表示,“今年有个有趣现象,住着上千万房子的人也去买廉价品,现在好卖的是一些99套餐,118套餐,128套餐,箱子做得很大,里面东西没那么多。”

“我的感受和京东的报告不一样,今年并没那么好卖。”自己运营蛋糕店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没有自己做月饼,只是代卖一些品牌,陶老大、卢师傅等几个本土月饼品牌卖得都不错。“去年剩了不少月饼原材料,损失不小。”

李先生表示,很多品牌也都在观望,以销定产,先排单,销售商报多少单,就生产多少。

(某商家的月饼相关产品陈列柜台)“很明显,市场分化下京东的数据‘繁荣’与线下的“挣扎”并存。”宋向清表示,京东报告显示出的市场结构性繁荣,与星巴克等线下品牌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一是细分赛道爆发,消费者更愿为文化、健康、性价比买单。

二是品牌创新力决胜:故宫文创、游戏IP联名(如《黑神话:悟空》)、低糖杂粮馅(山姆、盒马)成为增长引擎,而星巴克跨界却保守(仅推港式流心),产品同质化严重,陷入“卖包装”的老路。

行业转型阵痛:从“社交货币”到“产品本位”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电商平台月饼销售额占比达30%,同比增长20%;低卡月饼渗透率持续提高。

对头部企业而言,谁在赚钱,谁在挣扎,彰显了市场困境和生存法则。

宋向清表示,挣扎的阵营多表现为高溢价外资品牌:如星巴克、哈根达斯等依赖品牌光环的企业,因产品力(口味争议)、渠道成本(门店压货)、定价脱节(低于300元礼盒占比仅18%)陷入“员工垫资-低价甩卖-品牌贬值”的死循环。

还有传统线下渠道经营者,如部分酒店、商超仍依赖“全员销售”摊派任务(如西安某商场被爆料强制员工买20盒),忽视消费者“自吃为主、送礼简约”的新趋势。

行业深层困境是全行业正经历从“社交货币”到“产品本位”的转型阵痛:

一是政策倒逼市场理性:2024年“月饼新规”(限包装、禁珍稀食材)终结天价礼盒,星巴克曾赖以生存的“高端包装+品牌溢价”模式失效,而转型太慢,如2025年仍推358元基础款。

二是消费场景变迁:中秋送礼从“面子消费”转向“实用主义”。

三是渠道效率之殇:线下门店的高成本(租金、人力)迫使品牌压货给员工,而线上平台通过预售+直播实现“以销定产”,库存周转效率甩传统渠道一条街,如京东非遗月饼直降40%仍盈利。

当京东平台上100元的非遗月饼卖断货,而星巴克员工为358元礼盒发愁,折射的不仅是品牌差距,更是行业逻辑的剧变——消费者愿意为文化、创新、质价比买单,但拒绝为“品牌傲慢”和“渠道低效”交(智商)税。

中秋月饼的未来,不在员工的KPI里,而在消费者的味蕾和钱包里。


! s! U7 ?9 r: N, J7 P# z(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9-25 05:2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