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服役式陪餐”:家校共育岂能沦为“挟孩子以令家长”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67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一纸陪餐规定,折射出家校责任边界失守的深层危机。近日,强制家长陪餐引发争议。据极目新闻报道,9月24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城西小学存在“小学生家长不报名陪餐,孩子就不能在校吃午餐”的问题。26日,闻喜县教育体育局通报,该小学从本学期开始加强家校共育,鼓励陪餐,但并不是硬性条件,此举系部分班主任解释有误,已敦促学校整改。 闻喜县城西小学的陪餐风波虽已澄清,但暴露的问题远未解决。据调查,该校要求父母必须到校轮流陪餐,否则,孩子就不能在校吃午饭,甚至要将打饭、清洁、看午休等后勤工作全数包揽。

这看似“家校共育”的创新实践,实则是教育责任的荒唐转嫁。

闻喜县教体局将此事定性为“个别班主任解释不当”,却难以掩盖家校合作中长期存在的责任边界模糊问题。

从监督机制到“服役式劳动”,为何扭曲了政策初衷。

家长陪餐制度的初衷本是食品安全监督。教育部等相关规定明确家长陪餐制度为“鼓励性”措施,核心在于通过家长参与形成对食堂的第三方监督。

然而,城西小学将这一制度异化为强制性的“服役式劳动”。

陪餐与就餐资格绑定,并附加清洁、午休管理等职责,实质是将家长转化为“免费劳动力”。

这种扭曲执行暴露出公办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矛盾。

随着编制缩减,部分学校试图通过“家长顶岗”填补服务缺口,从“家长打扫教室”到“护学岗值班”,教育责任市场化转嫁已成普遍现象。

家校共育不是“挟孩子以令家长”,权力与责任为何不匹配?

不难发现,城西小学强制家长陪餐事件折射出三种越界行为,首先是时间绑架,要求双职工家庭在工作日投入近3小时,构成事实性歧视;其次是劳务转移,将本属学校管理的餐具安全、午休看护等责任转嫁家长;

最严重的是权力捆绑,把基本就餐权与附加条件挂钩,形成变相胁迫。

这种模式并不是孤例。“家校共育”在实践中常常异化为“挟孩子以令家长”的逻辑。

家长若拒绝担心孩子被区别对待,如果服从又要在工作与学校任务间疲于奔命。

家校权责不错位,才能让家校共育回归理性轨道。

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多管齐下。首要的是权责法定,明确学校必须提供的基础服务范畴,出台清晰的“责任清单”,厘清学校与家长的权责边界。

技术赋能也能提供新思路。通过精细化权责清单,明确家长调阅“明厨亮灶”视频、追溯食材来源等7项权利,同时规定禁止传播不实信息等5项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精准平衡……

四川的实践表明,通过“明厨亮灶”视频监控、食材溯源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安全可视化,可以有效弥补家长专业能力的不足。

此外,探索弹性参与机制至关重要。对于无法到校的家长,可推广“线上陪餐”模式,通过实时直播后厨画面、在线提交评价表单,实现远程监督。

如上海浦东新区的“三方制定菜单+双陪餐制”同样证明,有效监督无需以牺牲家长权益为代价。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科学的制度设计才能让家校共育回归正道。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成就每个孩子的可能性,而不是考验家长的服从度。

只有让学校的专业责任与家庭的辅助支持找到平衡点,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 w1 X# z0 L5 y0 D2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0-1 17:0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