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6 日凌晨,三峡大学南苑学生公寓的一声呼救打破了校园的宁静。一名外国留学生翻墙潜入女生宿舍实施猥亵,致使女生脸部受伤,最终在宿管报警后被警方刑事拘留,学校随后作出开除学籍处理。 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不仅让校园安全问题再度升温,更让无数网友怒问:这名留学生是自费求学还是公费资助?如果拿的是中国的奖学金,我们的血汗钱究竟养了些什么人?
图片 01 三峡大学留学生最高福利:年耗近 10 万,全靠纳税人买单 要算清这笔账,首先得看看三峡大学给外国留学生的 "福利清单"。根据学校健康医学院最新的招生简章,外国留学生能拿到的奖学金分为多个层级,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 A 类项目是含金量最高的资助,堪称 "全包干" 待遇。 这类奖学金覆盖了从本科到博士的所有学历阶段:本科生不仅免交每年 1.4 万至 3.38 万元的学费,每月还能领 2500 元生活补贴;硕士研究生免掉 1.8 万至 3.9 万元的学费后,月补贴提升至 3000 元;博士生更是享受全额学费减免 + 每月 3500 元补贴,此外还有免费宿舍和综合医疗保险兜底。按博士阶段计算,这名留学生每年能拿到的直接资助就达 4.2 万元,加上免除的高额学费和保险,一年最高耗费纳税人近 10 万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政府奖学金的 "隐藏福利":除了本科 1 万元 / 年、硕士 1.5 万元 / 年的学费补贴,还有 "三年制有条件学费奖学金"—— 第一年直接免学费,后续年份还能再申全额或半额减免。这意味着只要能通过评比,留学生几年下来几乎不用花一分钱学费,反而能靠生活补贴过得十分滋润。
可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是建筑工人顶着烈日绑扎钢筋换来的,是餐馆服务员端着餐盘穿梭后厨挣来的,是快递员骑着电动车风雨无阻送件攒来的。 数据显示,我国普通劳动者平均每天工作超 10 小时,每月出勤 25 天以上,不少人月薪才三四千元 —— 一名留学生的年补贴,相当于普通工人近 3 年的纯收入。 更扎心的是,我国还有大量农村老人每月养老金不足 200 元,连基本医疗都难以保障,却要挤出钱来供养外国留学生。补贴越高越任性?那些绕不开的 "留学生乱象" 公众的愤怒,从来不是反对正常的国际教育交流,而是对 "花钱买罪受" 的荒谬现实难以容忍。这些年,从山东大学的 "学伴事件" 到宁波工程学院的外教命案,再到如今三峡大学的猥亵事件,类似的负面新闻总能戳中大众的痛点。更让人无奈的是部分非洲留学生的表现:有高校老师爆料,部分受资助的非洲留学生上课出勤率不足 30%,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甚至连中文都说不流利;还有人拿着每月数千元的补贴沉迷娱乐,对学业毫无兴趣。某调查显示,近六成高校教职工认为,部分留学生的素养和学习能力远不如国内同专业学生。 可即便如此,不少高校仍在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补贴标准。究其原因,是畸形的 "国际化排名崇拜" 在作祟 —— 国际学生数量是很多世界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为了冲排名,一些学校不惜降低录取门槛、提高奖学金额度,甚至对留学生的违纪行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像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显示,该校留学生奖学金覆盖率高达 95.1%,几乎实现 "全员资助",这样的 "福利竞赛" 早已偏离了教育交流的初衷。
图片 03 钱该花给谁?压缩无效补贴刻不容缓 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摆在面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幅压缩非洲留学生的补贴和名额?有人说这是 "大国责任",可大国责任首先要对本国国民负责。2023 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还有近千万老人面临养老困境,义务教育阶段仍有学校存在师资短缺问题。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改善民生、扶持本土教育上,远比花在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的 "国际面子工程" 上更有意义。 也有人说这是 "长远投资",可真正的国际交流靠的是对等和尊重。北师大胡必亮教授曾称 "给非洲留学生一年 10 万不算多",可他没说的是,国内硕士年均奖学金仅 2 万元,博士生才 3 万元,还不到留学生的一半。这种不对等的补贴不仅换不来尊重,反而可能滋生 "超国民待遇" 的优越感,最终引发更多矛盾。
图片 三峡大学的这起事件,该成为留学生政策调整的 "清醒剂" 了。我们不反对国际教育合作,但坚决反对用纳税人的血汗钱供养不合格的留学生;我们欢迎真正热爱学习、尊重规则的外国学子,但拒绝那些把中国当 "福利天堂" 的投机者。 是时候重新审视留学生政策了:压缩不必要的奖学金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留学生准入门槛,让真正优秀的人来交流;取消 "超国民待遇",做到中外学生一视同仁。唯有如此,才能让国际教育交流回归本质,也才能对得起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普通劳动者。 你觉得我们该降低留学生补贴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D3 w" P" [6 y%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