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能源局4日对外发布《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驻点京津冀专项监管报告》。报告认为,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今冬天然气供应基本能够保障。但与此同时,监管发现采暖季供气紧张、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建议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 采暖季供气紧张1 u* M9 ~( s3 r7 [2 S: J( y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现有天然气用户约1276万户,主要包括居民用户、燃气电厂及其他工业用户等。2014年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用气量约为201.5亿方,同比增长9.2%。
- O2 m0 R$ O: p1 W 报告指出,各地在采取错峰用气、压减工业用气等措施基础上,分别制定了采购LNG计划。总体上看,基本能够保障今冬天然气供应。9 b" k# N$ U9 E5 N9 d |' y- g4 O% p
但与此同时,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总体呈现非采暖季供应充足、采暖季供应紧张的特点。特别是北京市2015年计划关停全部燃煤电厂,将导致天然气需求峰谷差进一步加大。北京市现有管网设施的天然气接收(下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同时在气源落实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天然气供需两方面因素,北京市2015-2016年供暖季天然气供应将面临较大压力。! @ R+ C- [! |. x+ y
存在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
( o+ s V+ @( q 报告披露,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存在几方面问题。
- k8 c9 k& J( `( { W 首先是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目前北京市最大峰谷差已达10:1,石家庄市最大峰谷差也达7:1,急需利用储气设施进行调峰。目前京津冀地区主要靠天津大港和华北永清地下储气库调峰,但该储气库调峰能力只有23亿方,无法满足京津冀地区冬季高峰时期调峰需求。
6 S8 l* |! Y2 s- x 同时,随着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实施,各地“煤改气”任务较重,气源落实压力较大。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煤改气”工作由政府主管部门按资源情况有序推进,未出现明显的“一哄而上”和供需失衡现象,但天津市、河北省“煤改气”气源落实工作仍略显粗放。8 C7 h+ p C# a% b; c; w9 o& E0 W P, L
此外,由于市场管理和运作体系尚不完善,冬季气量确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燃气企业对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9 ^8 V5 s/ y5 {. e* n
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加快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增加调峰能力;规范开展“煤改气”项目气源落实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天然气突发事件时的保障供应能力。
! j( q# `1 k6 x+ }7 H e6 @( Y 天然气价格机制待理顺$ s2 D0 f2 D X `
报告披露,目前天然气价格实行分级管理,门站价格由国家管理,销售价格由地方政府管理,多数地方没有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上游门站价格调整后下游销售价格存在疏导不及时现象,城镇燃气企业经营压力大。" H9 L8 w8 s: Y( {2 D3 W
报告还指出,我国尚未系统建立起天然气季节性差价、可中断价格等差别价格政策,价格杠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居民与非居民用气交叉补贴,工业用气较稳定且冬季用气高峰需承担调峰责任,但价格与居民用气严重倒挂,不合理。此外,由于居民、工业用气价差的存在,部分城镇燃气经营企业民用气和工业用气比例等信息不透明,导致综合气价难以准确核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企业或上游企业经济效益。
* {8 @5 _- r5 o+ q+ ?& z6 L 为此,国家能源局提出,要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在终端消费环节推行季节性差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气的前提下,利用价格杠杆,平抑峰谷差过大的问题。
- Q# `. }" n+ y8 }# D. g# J5 E 国家能源局还提出,要逐步放开上游油气资源开发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源头上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天然气供应市场竞争格局;推进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依靠管网互联互通,增加市场活力,挖掘天然气增供潜力;建立、完善天然气资源交易平台,运用天然气短期、长期交易等市场化手段,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利用国际油气价格持续走低有利时机,明确进口LNG接收站存储、气化价格政策,制定公开透明的管输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天然气供应环节。(完)! E. {0 t1 G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