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新推论称,地球于形成初期遭多次撞击而产生大量碎片,这些碎片经历长时间聚合后,才形成现今的月球。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对于月球如何形成,科学家最新推论称,地球于形成初期遭多次撞击而产生大量碎片,这些碎片经历长时间聚合后,才形成现今的月球。 报道称,科学界主流理论是地球遭受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两者物质互相融合而诞生月球。但科学家发现,若理论属实,月球应仅有约五分之一物质来自地球,但事实是组成月球的物质与地球几乎完全一样。
/ X" l' @1 m: y* D2 m3 x
, l- ], `4 `9 x. f4 p+ e$ y8 m) i
( U( I& }2 w/ f& O: J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鲁富,其领导团队利用近千次计算机仿真撞击,模仿地球于形成初期遭多个微行星撞击后的结果,显示地球每次遭撞击都会产生大量碎片,碎片不断经过聚合过程,最终形成月球。 鲁富表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星体撞击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月球由地球遭多次撞击而诞生的理论,较单一撞击更符合自然情况。 0 ?0 ~* Z$ T) a X: `2 \
|